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在这40年里,您如果有参与、创造、见证、受益于改革开放的难忘经历和个人感受,欢迎与我们联系讲述您亲身经历、亲耳所闻的故事。联系方式:扫描下方二维码,通过漯河晚报微信公众号和沙澧河手机客户端留言。
走在大街上,随处可见人们使用智能手机刷微博、聊微信,任意切换文字、语音和视频通信,这在40年前是难以想象的。改革开放40年来,人们的通信方式发生了很多变化,从书信、电报到固定电话、传呼机,从大哥大到智能手机,通信方式的变化映射出了时代的变迁,体现了人们的生活变化和社会的进步。
市民王金亭今年61岁,家住源汇区滨河路泰中社区。改革开放40年来,他亲历了通信方式的发展变化。近日,记者对他进行了采访。
□文/图 本报记者 吴艳敏
A
12月20日,记者来到王金亭家中,他迫不及待把以前使用过的传呼机拿出来给记者看。王金亭说,从最初的书信传情,到现在视频聊天;从最初拨通固定电话后的激动,到如今智能手机走进寻常百姓家,通信方式的变化给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
王金亭告诉记者:“在70、80年代,人们的通信方式主要靠书信和电报。谁家要办个啥事儿,都是骑着自行车挨家挨户通知。如果亲友在外地,就得写信或发电报。1960年,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我大哥在部队当兵。那个时候,通信方式没有现在发达,他就给我们写信报平安,因为距离遥远,每封信都要在路上耽搁很久。”
“当年发电报的价钱对老百姓来说很贵,大家都惜字如金,一般电报内容最多十来个字。”王金亭说。
“1989年左右,我们乡里安装了一部固定电话,这在当时可是新鲜玩意,打个电话要跑几十里,还是总机转接的。慢慢地,每个村装了分机以后,有人来电话了,就会通过村里的喇叭通知村民来接听。到后来,经济条件好的家庭,也装上了固定电话。”王金亭向记者介绍,那个年代,由于费用昂贵,安装电话的家庭屈指可数,谁家安装了电话,是非常有面子的事。
王金亭告诉记者,当时经常流行一句话,“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这也是很多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谁知没过多少年,这个梦想就成了现实,几乎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电话。
王金亭正在用手机跟家人视频通话。
王金亭和家人使用过的手机。
王金亭使用过的传呼机。
大哥大让人羡慕
B
除了固定电话,曾经辉煌一时的传呼机、大哥大让王金亭十分感慨。1990年以后,漯河的大街上开始流行传呼机,王金亭花了几个月的工资,购买了一个传呼机别在裤腰带上,传呼机滴滴一响,就知道是有人找,就马上用固定电话回过去,联络起来更加方便。
“当时,为了能和我爱人及时联系上,我也给她买了一个。我记得当时是花了1888块钱。”王金亭对记者说。
王金亭的爱人王锐敏拿出一个传呼机对记者说:“这个传呼机是我当时用的,每次我收到丈夫给我的信息,我就找个公共电话给回过去。在那个年代,很快能联系到对方,感觉很开心。并且,能用上传呼机已经很不错了,一个月就几百块钱工资,很多家庭都买不起。”
“后来大家不用传呼机了,我和爱人的传呼机也就一直收藏着,保存到现在。”王金亭说,尽管那时的传呼机和现在的智能手机无法相提并论,但在当时也算基本实现了随时通信。
王金亭告诉记者,随着科技的发展,固定电话和传呼机逐渐不是稀罕物了,市面上出现了一种新的通信方式——移动电话。当时一部移动电话要一万多块钱,电话有砖头那么厚,既是奢侈品,也是身份的象征,不少人把它称为大哥大。
“20世纪90年代,漯河首次出现了大哥大,当时人们的工资水平每月只有二三百元,而大哥大1万多块钱,普通人家根本买不起,只有做生意的人才买得起。”王金亭说。
“那个时候,感觉谁买了大哥大,别在裤腰最显眼的位置,走到哪儿都带着,吃饭的时候,把大哥大往桌上一放,感觉就是两个字‘排场’。”王金亭说。
玩转微信、视频 沟通零距离
C
1997年以后,小灵通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相对亲民的价格加上易于携带,很快便取代了大哥大,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通信方式。
“有了小灵通,联系起来更加方便。但是一到山区,小灵通就没信号了。当时的小灵通只能打电话、发短信,不像现在的智能手机,功能这么多。”王金亭告诉记者,随着通信方式的发展,曾经风靡一时的小灵通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进入21世纪后,黑白屏数字手机出现了。
谈到黑白屏数字手机,王锐敏把以前使用过的手机拿了出来。她拿起一部按键的黑白屏数字手机说道:“这个盒子里的手机都是过去淘汰下来的。特别是这个,是当时刚流行黑白屏数字手机时购买的,充电线还放着呢,这个手机现在还可以打电话。”
21世纪,手机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翻盖机、滑盖机、半触屏机、全触屏机、智能机……陆续登上历史舞台,成为不同时代的通信方式象征。
直到后来智能手机,互联网时代到来,手机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现在的智能手机,不仅可以随时随地通讯,还能实现移动办公、购物娱乐等多项功能。
几年前,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用上了微信,王金亭也不落人后,注册了微信账号。在采访时,王金亭的微信时不时跳出新信息通知。记者看到,王金亭的微信上有家人、同事、同学等各个群,活跃度很高。
“我特别喜欢视频聊天,即使是远在天涯也能如近在咫尺般地交流,这个变化真的是太大了,以前从来不敢想。”王金亭告诉记者,现在大家享受的零距离智慧生活,是40年前无法想象的,感觉社会发展真是太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