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小记者苑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8年12月25日 星期

带着科学的武器 走进魔法的世界

小记者体验滑轮组高座椅。
小记者体验小型太阳能发电设备。

□文/图 本报记者 李林润

彩色的头发,白色的大褂,这是童话故事中部分魔法师的造型。12月23日上午,一群身穿红马甲、头戴小红帽的漯河日报社小记者俱乐部的小记者带着纸和笔,走进了建设路社区内那个充满“魔法”的科普室,他们用科学解释了一个有一个看似神奇的“魔法”。

“你看,你们这一群人拔河都没有拔过这名小姑娘!”“来来来,再来几个人,大家一起拔!”“我们能拔过她!”……当日上午,科普室内的一个拔河器材吸引了不少小记者的目光。该器材利用滑轮的原理导致其中一侧一名拔河人员可以很轻松的胜过另外一侧的一队人员。

据建设路社区主任林霞介绍,该科普室成立于2016年,共有科普器材15件,科普图书2000余册。截至目前,前来体验、参观的达5000余人次。另外,科普室日常免费对外开放。每周五下午,建设路社区还会举行科普知识讲座,通过多种方式,让居民们接受科学文化熏陶。

在体验完科普室内的科学器材之后,小记者们与老师一起来到了“魔法”实验课堂。一位彩色头发、身穿白大褂的老师走向讲台,她就是教授这堂“魔法”课的李老师。看到李老师后,小记者们发出阵阵笑声。李老师拿出提前准备好的紫色液体,问小记者是否相信她能够把这瓶紫色液体变为无色的。小记者们纷纷摇头,表示不相信。只见李老师把一片白色固体物放入瓶中,慢慢摇晃瓶中的液体,没一会儿工夫,瓶内的液体就变为了透明色,这一幕让台下的小记者十分吃惊。“水内我加入了高锰酸钾,所以是紫色的。”李老师说,那片白色的固体则是平时所食用的维生素C,通过化学反应,所以瓶内紫色的液体就变为了无色。随后,小记者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自己尝试变“魔法”。

“以前不懂,以为老师有魔法,现在知道了这是一种正常的化学反应。”就读于许慎小学的方钰涵告诉记者。除了小记者方钰涵,该活动还受到了到场的小记者们的家长一致好评。“这个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开拓了眼界,还亲身体验了不少平时体验不到的科学实验,真是特别的好。”这位家长表示,以后如果有类似的小记者活动,她依然会带着孩子参加。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