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王 培
杨 旭
在公共场所打造无烟环境,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市加大公共场所控烟力度,为市民营造文明、舒适的生活环境。近日,记者在市区一些公共场所调查走访发现,公共场所禁烟已经深入人心,禁烟标识、宣传语比比皆是,越来越多市民认识到香烟的危害性,自觉加入戒烟控烟的行列。
12月27日,记者来到市行政服务中心嵩山路大厅,在大门外,远远就看到一个红色的牌子“吸烟区”,一名男子正在这里抽烟。室外天气寒冷,飘着小雪,男子一只手揣在兜里,另一只手拿着烟,猛吸几口,把烟头摁灭,才快步进入室内。大厅内,显眼处都有“禁止吸烟”的宣传标语,有不少市民在办理业务,但是没有一位市民吸烟。
随后,记者来到位于黄山路的市三院,门诊楼外张贴着明显的禁烟标识,大厅立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禁止吸烟 您已进入无烟医院 室内区域禁止吸烟”的字样。记者在楼内转了一圈,发现没有人吸烟,一楼的墙上贴着“请到室外吸烟区”的提醒标语。来到室外,市民张先生正在抽烟。“今天和媳妇带着孩子来看病。我平时烟瘾比较大,这里到处都是禁烟标识,而且医院里都是病人,怎么能在室内吸烟呢?看见吸烟区在这里,我就出来吸根烟。”张先生说。
虽然公共场所控烟成效显著,但是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发现仍有个别市民禁烟意识不足。
在黄山路市行政服务中心大厅,禁烟标识随处可见,未看到有市民吸烟。然而,在楼梯拐角处,却有两位市民在“喷云吐雾”。不过,他们的行为被工作人员发现并制止,两人将烟熄灭后匆忙离开。“没有人在大厅吸烟;偶尔看到有人在楼梯抽烟,我们都会劝阻。”工作人员说。
在101路公交车上,记者看到有市民抽烟,遭到乘客和司机的谴责。“我坐公交车,只要看见有抽烟的,就会提醒他车上禁烟。”乘客张女士说。
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控烟氛围,不仅需要有关部门加强管理,也需要市民提高自己的公德意识和参与意识。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公共场所控烟管理,市民的禁烟意识逐渐提高,身处公共场所发现身边有人吸烟,更多的市民选择劝阻而不是沉默。“公共场所吸烟不仅是一种不文明行为,还影响他人健康,损害城市形象。”市民刘先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