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社会·街区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9年1月10日 星期
80岁退休老教师邓金聚
义务管理家属院十多年

邓金聚

□文/图 本报记者 姚晓晓

在市区解放路南段有一个小区,面积不大,居民不多,没有物业公司管理。小区内所有的事情都由居民共同商议,这就是漯河三高家属院。尽管很多方面没有别的小区那么完善,但居民们参与管理的热情很高,将小区管理得井井有条。这一切都有赖于家属院里的一名热心人——邓金聚。1月8日上午,记者对他进行了采访。

初任家属院管理员

走进漯河三高家属院,记者看到院内道路整齐,地面上没有任何垃圾,当记者提起邓金聚邓时,居民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今年80岁的邓金聚是一名退休教师,虽然已是耄耋之年,却精神矍铄,思路清晰,对家属院的往事娓娓道来。

2003年,漯河三高家属院建成开始入住,家属院只有4个单元,44家住户。由于都是学校职工,所以没有聘请物业公司,由住户自己管理,而这就需要一个德高望重的人来负责。

“当时校长就找到了我,想让我负责家属院的管理事宜,虽然我已经退休了,但校长既然信任我,我就接过了家属院管理员这个职位。”邓金聚说。

就这样,邓金聚和另一名同事搭伴开始了家属院管理工作。从水电费缴纳到院内卫生及绿化,邓金聚事无巨细。新建的家属院当时并没有硬化路面,各单元楼门前也被私自种了果树,到了夏天,院内到处都是蚊蝇,连个休闲纳凉的地方都没有。

为了给大家一个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邓金聚决定对家属院进行统一绿化。邓金聚挨个找到这些果树的主人,商量着把果树移走。经过半个多月努力,大多数人都同意了,只有一户不同意。多次上门协商无果,邓金聚想到自己的苦心不被理解,一气之下,就回了老家。

临危受命 一干就是十多年

“我回老家之后,学校校长就让大家自主投票,谁的票数高,就由谁管理家属院的事务。没想到,得票最高的竟然是我。”邓金聚回忆说,由于老家也有事务缠身,这一次他婉拒了。

家属院虽然仅有44户人家,可事务繁杂,管理起来也十分困难,新一任的管理员干了一年后也不干了。家属院又陷入了无人管理的状态。

2006年,学校校长给邓金聚打电话,想请他回来重新管理。

“家属院无人管理,校长一连打了那么多电话,我就又回来接着干了,这一干就是十多年。”邓金聚说,重新当上管理员后,他多次和相关部门沟通协商,最终把家属院路面硬化和院内绿化的事情给落实了。

家属院整体环境提升后。经过和居民协商,邓金聚买来了十几棵柿子树种在了院内,每年柿子成熟时,每户都可以分到不少柿子。

“你是没见到,俺院的柿子树,秋天的时候上面挂满红彤彤的果实,恨不得把树枝都压弯了,很喜欢人。”居民郑女士说。

得到家人支持

十几年来,家属院在邓金聚的带领下被管理得井井有条,邓金聚也树立了很高的威望。大家有什么事情,都喜欢找邓金聚商量。就连家属院门前的商户,也对邓金聚赞不绝口。获得了大家的认可,家人的支持也让邓金聚倍感欣慰。

2016年,和邓金聚搭伴管理家属院的贾老师要去支教,家属院的一些费用收取一直是贾老师负责,他这一走邓金聚失去了左膀右臂。

“家属院的水表不是入户的,每月要先抄表,然后挨家挨户上门收取费用,我找了几个人都不愿接这活,最后没办法,我老伴儿为了支持我,就接下了这个活。”邓金聚说,为了减少跑腿次数,老伴儿就每半年收一次水费,每月到了交水费的时间,就先用他的工资垫付。

邓金聚笑着对记者说:“我自己就是一块酵母,经过发酵,现在家属院已经形成了非常好的风气。”


上一篇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