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进课堂》丛书是一套传承和筑梦的书籍,编写这套丛书的人,大多是我市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多年,持续奋斗在教学一线的优秀教师。“《说文解字进课堂》公益培训”活动,是一次学习、传承、弘扬汉字文化的有效尝试,培训至今已持续举办六次,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热烈反响。
作为中国文字学会、中国训诂学研究会命名的“中国汉字文化名城”,弘扬字圣许慎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责任重大,使命光荣。2018年12月14日,我市正式启动“《说文解字进课堂》公益培训”活动,活动开展以来,每堂课场场爆满,“漯河发布”现场直播一次在线观众高达数千人次。参加过现场活动的市民纷纷表示,这样的课堂生动活泼、深入浅出,让人耳目一新、受益匪浅,这套丛书让孩子识字、老师教学、家长指导变得更为轻松、充满乐趣,也为更多的人打开了一扇研究汉字、学习汉语的崭新窗口。
□文/图 本报记者 张晓甫
姚晓晓
A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汉字自信是文化自信的基石。作为“字圣”故里、汉字学发源地的漯河,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许慎文化的发展,进入新时代,为增强汉字文化在文化自信中更好发挥作用,七届市委着力结合时代要求,推动汉字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提出“四城同建”城市发展定位,把建设中华汉字文化名城作为战略部署,致力为“中原更加出彩”和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增添浓彩。
建设中华汉字文化名城离不开许慎文化的普及和推广。从娃娃抓起,推进“说文解字进课堂”,提高漯河民众理解、掌握、运用汉字的能力是中华汉字文化名城的奠基性工作。《说文解字进课堂》丛书正是因此而生。
《说文解字进课堂》丛书的主编之一李华强告诉记者:“编写这套丛书的指导思想是,以《说文解字》的六书理论为指导,围绕服务教材功能,对汉字源流和形体结构进行说解,强化《说文解字》部首的功用,适当融入许慎文化知识,拓展识字渠道和教学内容,意在构建立体化识字模式,深化汉字形义认知、培养识字解字能力、丰厚文化底蕴,涵养人文情怀,增强汉字自信和母语自豪感。”
此书刚一出版,便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市委主要领导为此书题写前言表示祝贺和鼓励。我市教育界、文化界纷纷称赞此书是《说文解字》这本文学巨著走进小学语文课堂的生动实践,能让更多的孩子打牢汉字文化的基本功,真正了解到博大精深的中华汉字文化。
“我是一名教师,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低段教学重点,也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有了《说文解字进课堂》读本,漯河孩子真是有福了,读本图文并茂、生动鲜活、通俗易懂,把汉字所承载的丰厚文化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孩子们,使孩子识字,老师教学,家长指导更轻松、更有趣。”西城区社会事业局基础教研室主任郭崇仙告诉记者。
弘扬《说文解字》 课堂搬进社区
B
为提高我市一线教师和传承者的专业知识,推动《说文解字》更好地普及和推广,由市教育局、团市委主办,河南省许慎文化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承办,2018年12月14日起,“《说文解字进课堂》公益培训”活动每周五晚7点~8点半在我市泰山社区开讲。活动邀请了河南省文字学会会员、许慎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说文解字进课堂》主编李华强老师,以我市开发的《说文解字进课堂》系列读本为依托,逐字逐句讲解小学语文教材中出现的汉字。第一季活动以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为底本,设计12课时。
据了解,主讲老师李华强长期从事许慎文化学习研究与普及推广工作,主编或参编《汉字密码》《许慎文化研究》《许慎与<说文>全国名家书法作品集》《漯河文史大观》等书籍资料二十余种,承担历代许慎年谱比较研究、许慎文化论文综汇等多项省、市课题项目,发表相关文章十余篇。曾组织参与许慎文化园工程规划建设和许慎文化国际研讨会、两岸汉字文化交流及许慎文化“四进”等系列活动,经常深入机关、校园、社区义务宣讲《说文解字》。受邀在央视、新华社网站等媒体推介许慎文化,主讲的“字圣与说文”“《说文解字》的现代价值”等课程入选国家图书馆视频公开课。
“许慎文化是我市的特色文化品牌,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但目前我市尚未建立市级许慎文化研究组织,专业人才匮乏,一线教师懂《说文解字》、用《说文解字》的能力有待提升,通过这样的活动,把自己近年来学习《说文解字》的一些思考和体会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够带动一批热爱许慎文化、有志于汉字文化传承的漯河人,弘扬许慎精神,普及推广汉字文化,为我市建设中华汉字文化名城添彩助力。”李华强告诉记者。
大多数受众《说文解字》知识比较薄弱,如何把《说文解字》原著讲解得通俗易懂?如何把《说文解字》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文化内涵有效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记者了解到,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李华强本着“化艰涩为通俗、化高深为平易、化枯燥为生动”的原则,在授课中力求做到突出实用、贴近生活,并进行了适度拓展。
“比如在突出实用方面,在讲解不同结构的形声字时,以“颍”“召”“腾”等字为例,着重介绍《说文解字》开创的造字法部首和现代字典检字法部首的区别,手把手教学员翻检新华字典,指导他们灵活运用好造字法、检字法部首为教学服务。”李华强老师告诉记者,在讲鸟类字中的“雇”字时,他就引用我们麦收前夕布谷鸟来临的自然现象,来解释《说文解字》中“农桑候鸟”说法的由来,说明“雇”是一种提醒农时的鸟。因其季节性来往中原地区,所以“雇”引申作“雇佣”的意思。通过还原汉字起源的历史情况,不仅增加了解字、识字的趣味性和知识性,还有利于挖掘汉字蕴藏的文化内涵、道德情感和价值追求。
社会各界关注 家长学生点赞
C
1月18日晚,泰山社区活动中心里,室外深冬寒意袭人,室内阵阵掌声不断、笑声连连。主讲老师课堂上一段段通俗易懂、精彩生动的讲解,引发在场听众的强烈共鸣。
“这是我们第六次举办讲座了,每次都是这样的情形。很多无法来现场的老师、学生和家长纷纷在朋友圈里转发现场消息、图片、美篇,争抢着在第一时间里聆听老师的讲解。每期培训活动美篇有千人次浏览。”活动主要承办人李素娥老师告诉记者。
记者看到,来到现场听取讲座的既有年龄大的老师,也有不少学生和家长。“这样的课堂真是精彩,没想到老师将汉字文化讲解得这么通俗易懂。”市民王先生带着正在上小学的孩子多次参加了讲堂活动,每次他都让孩子带着《说文解字进课堂》读本来到课堂上,边听边记,受益颇深。
据了解,在“漯河发布”进行的一次现场直播中,在线观众一度达到5800人,目前已经有数万人次受益。
郾城区实验小学侯淑珍老师告诉记者:“李老师的课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幽默风趣,讲得很实用,我们老师可以现学现用,运用到在教学实践中。这样讲汉字,学生一定兴趣很浓!”
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说文解字进课堂》公益培训”活动持续开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小学语文老师学习《说文解字》、研究《说文解字》、运用《说文解字》,越来越多的“小许慎”必将不断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