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漯河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9年1月22日 星期

精致枣花馍 带来浓浓年味


□文/图 本报记者 朱 红

实习生 王中杰

1月20日,网友“梦锁清秋”在朋友圈发消息说:“看这新出锅的枣花馍,造型多精致,都舍不得下口。”

网友“明月”:真是满满的回忆,记得小时候妈妈蒸的枣花馍就是这样的,估计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会蒸了。

网友“独上玉楼”:手真巧,小时候只要吃到枣花馍,就是过年了。

网友“只许一城”:我也想学着做,谁能教教我?

1月20日,记者联系到了网友“梦锁清秋”。她告诉记者,她是在朋友家里看到的枣花馍,这锅枣花馍造型别致,她感觉非常新奇,就拍照传到了朋友圈,让大家感受一下枣花馍的魅力和它背后的浓浓年味儿。

“老话说‘二十八,蒸枣花’。以前只有过年才能吃到枣花馍,蒸馍时家里老一辈一起上阵,洗枣、和面、烧火,我们小孩也跟着大人捏造型,有鱼、兔子、猪等,花样可多,但这次见到的枣花馍造型更别致,更有艺术气息。”网友“梦锁清秋”告诉记者。

67岁的市民李麦云是一位制作枣花馍的能手。她告诉记者,过去过年做些造型别致的枣花馍是为了敬祖先,表达子孙对祖先的敬意,后来引申为人们对新一年的祝福。

“敬祖的枣花馍一般是做菊花造型,做时要用到剪刀,在面团上剪出一条条的花瓣来,大家都在比谁家的花瓣多、细致、无缺损。平常自己家做的话多是鱼戏莲叶、蜂追蝶舞、牡丹争春等造型,用的工具就是我们常见的筷子、剪刀、勺子之类,筷子可以用来压花纹,勺子用来压平面团。具体怎么做还得想象着来,最后把枣按上去,就能下锅蒸了。”李麦云告诉记者。

制作枣花馍,在很多地方是过年时一种必不可缺的风俗习惯,象征新的一年团圆多福。小小的枣花馍,给我们带来了厚重的年味儿。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