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张腾飞
1月19日至20日,漯河日报社2019年度小记者“入职”培训课在新闻大厦举行,有超过600名小记者参加了本次培训。老师们讲解了小记者活动的具体安排,小记者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参加活动的注意事项,以及新闻写作等相关知识。
学习新闻知识
1月19日,参加培训的小记者们早早就来到了培训现场。孩子们个个欣喜若狂,自豪的神情挂在脸上。第一次来到“大记者”工作的地方,“小记者”掩饰不住好奇四处张望,之后淡定表示:“哦,原来并不神秘!但是,新闻是怎么到报纸上的呢?”
带着疑问,第一天的“入职”培训课正式开始了。当天的培训课,小记者部的老师们着重给小记者们讲解新闻的基本知识、外出采访技巧,并着重讲解成为一名合格小记者所具备的基本素质。“一名合格的小记者,不仅要训练和培养敏锐的判断力,做个有心人,还要勤奋好学,善于比较,要有一双‘新闻眼’。最重要的是要修炼我们的思想,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心中有正义感。拓宽我们的知识面,平时要好好学习,注重积累,努力获得更多的知识。”小记者俱乐部的徐老师在课堂上说。
老师们浅显易懂的语言,生动的事例,使小记者们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低年级的小记者以拼音加汉字的形式来做笔记,高年级的小记者认真聆听讲课重点,不停地用笔标注。他们表示,这堂课听得很过瘾,但还没听够,因为很多知识都是书本上学不到的。来自北大附属实验学校小记者李若原,在培训课上写了五页课堂笔记。她说,自己第一次接触专业的新闻知识,非常感兴趣,做了比较详细的笔记,希望回家重温这些知识。
端正学习态度
“今日小记者,明日栋梁才。”这是1月20日小记者“入职”培训课的主题。小记者部特邀在漯河日报社工作多年、拥有20余年采编经验、曾多次荣获中国地市报新闻奖、省新闻奖的李玉冰老师,为小记者讲解文字使用和日常写作方面的知识。
“不论是何种类型的写作,夯实自己的文字功底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而新闻作品对文字的要求尤其严格,所以,小记者们一定要在文字使用上保持认真的态度。”当天的培训课上,李玉冰老师告诉小记者们。
为了让小记者们树立认真的习字态度,李老师引用了《差不多先生》的故事开场,通过风趣的故事告诉小记者习字、用字一定要认真。“我国汉字数量较多,仅《新华字典》就收集了8000多个汉字。汉字结构复杂、差别大,不同的结构成分有1000个笔画之多。每个字形体差异小,多一笔、少一笔、长一点、短一点,都会成为不同的字或不成为字。比如‘天’字把横写成撇就成了‘夭’字,‘沁’字多了一撇就成了‘泌’字。”结合小记者日常学习到的知识,李玉冰老师通过各种形式向小记者讲授了汉字背后的有趣故事。讲台下,小记者们也听得极为认真,有的拿着笔和本认真地记录,有的不时点着头,直到下课还意犹未尽。
在课间休息时,源汇区许慎小学小记者海金宝说:“我今天才知道,原来汉字使用有这么多讲究,今天李老师的课听起来很有意思,也让我对汉字的学习有了更多认识。以后我要在汉字学习上下更多工夫,写出更多好作文。”与此同时,还有多位小记者利用课间休息的时间和李玉冰老师交流自己的习字心得,并获得了李老师的称赞。
两天的上课时间虽然有限,家长们也对小记者“入职”课赞扬有加。郾城区辽河路小学小记者应丹露的妈妈说,报社能邀请资深的记者亲自上阵传授知识,这种对孩子们认真负责的态度值得赞赏,孩子参加漯河日报社的小记者团,家长放心也安心,因为学到的是最专业的知识,对孩子们的学习大有帮助。
小记者新春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