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改变再生资源回收“脏乱差”的现象,引导市民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同时规范再生资源回收市场,2016年,我市相关部门陆续在人口较为密集的社区推广使用并建设了一批再生资源回收亭。
然而,几年时间过去了,近日记者走访社区发现,不少回收亭备受冷落,有些甚至已经闲置不用,成了摆设,甚至给小区居民带来了安全隐患。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问题,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文/图 本报记者 吴艳敏
A
现场
杂物堆积 存在隐患
近段时间,家住市区澧水路沙田锦绣天地小区的居民陈先生一直忧心一件事,那就是小区内的再生资源回收亭。
原本是为了改变社区再生资源回收“脏乱差”的现象的再生资源回收亭,现在俨然成了一个废品收购站,废品乱堆乱放,私拉电线,严重影响了创文氛围,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
记者在陈先生居住的沙田锦绣天地小区内看到,在二号楼东北角,存车棚院里有一个再生资源回收亭。
“这个再生资源回收亭刚建好时,管理得还挺好的。但是好了一段时间后,就不见有人管理了。现在变成了一个废品收购站,小区有的居民就把一些不要的纸箱子等废品拿到那儿卖给看车子的大娘。”居民陈先生说。
“谁愿意家门口堆着一堆废品,又脏又乱!而且在夏天如果没有及时处理的话,会散发气味,引来苍蝇、老鼠等,污染小区环境。”小区一位居民对记者说。
陈先生也无奈地说道,有的时候,废品过多,堆得乱七八糟的。还有人还私扯了电线,这些杂物都是易燃物品,很容易出现安全隐患。“我们也多次反映这件事,但是迟迟没有解决。”
记者看到,这个再生资源回收亭大门紧闭,门上也已经是锈迹斑斑,门口乱堆乱放着一些废品。
据了解,再生资源回收亭之所以变成废品回收站,主要是在居民把一些废旧物品送到再生资源回收亭后,没有人及时回收清理,久而久之,堆积的物品多了,就成了个废品回收站。
记者把该情况反映给了郾城区沙北街道办事处的相关负责人,他们立即派人来到小区,通过现场劝导,当事人把乱堆乱放的杂物进行了清理。
B
调查 难以管理 多数关门
随后,记者又走访了一些小区及单位,发现不少社区里的再生资源回收亭已经闲置不用,成了摆设。
很多回收亭外表破旧不堪,不但多处漆面掉落,而且有的回收亭被用木板挡了起来,门被锁得严严实实。
记者透过窗户往里面看了看,发现这些回收亭内部落满灰尘,看上去已经废弃很久。
在市区滨河路龙祥苑小区,记者看到该小区也有一个再生资源回收亭。但是亭子的正门被“铁将军”把门,锁得严严实实。
居民刘女士告诉记者,这个回收亭存在好几年了,前期还有业主往里面放可回收的东西。可是慢慢地就少了,直到后来关门。
在该小区内办公的老街办事处滨西社居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个再生资源回收亭是两三年前建的,当时居民用着也挺方便,物业也管理得比较好。
可是随着物业公司的变换,管理不到位,这个再生资源回收亭也就荒废了。如今这个回收亭就成了仓库,里面堆放着一些使用的扫把等工具。
“因为没人管理。经过风吹日晒,上面的字也没有了。回收亭的外墙颜色也脱落了。现在看上去这么干净整洁,还是前一段时间检查的时候,我们进行了维修,把它利用了起来,当成了仓库。”该负责人说。
在郾城区德国小镇小区,居民刘女士说,她们小区里的再生资源回收亭刚建成的时候,她还去卖过废品,但没想到过了没多长时间,再生资源回收亭就关门了。
在市区交通路一商场的停车场,记者看到了一座再生资源回收亭,附近堆着各种杂物。负责该再生资源回收亭的谢大爷告诉记者,这个回收亭目前还在使用中。
C
分析 效益不佳 运营困难
再生资源回收亭的建立本来是对小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一种有益补充,但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利用起来,让不少市民大呼可惜。
本是为方便居民的再生资源回收亭如今成了鸡肋,缘由何在呢?
龙祥苑物业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主要是缺乏管理,造成回收亭运营困难,慢慢就被弃用。
小区物业负责人分析,回收亭要想正常运营,就要有专人负责回收居民的废品,人员谁来安排?
市再生资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2016年,我市安装了近60座再生资源回收亭。安装完毕后,这些回收亭的管理权也交给了所在的小区物业或单位后勤部门,由他们负责回收亭的后期管理和维护。
“回收亭需要专人负责看守和回收工作,如果效益不好,难免会出现人去亭空的情形。再生资源回收亭的资源是有限的,而且一些居民还习惯于打电话叫外面的收废品的人上门收,不愿意送到回收亭去,嫌麻烦,这样让不少回收亭没有效益。”市区淞江路一小区物业公司经理杨先生说。
负责交通路一商场回收亭的谢大爷则表示,回收亭定期还要向商场交纳一定的费用,所以单靠回收旧报纸、旧纸箱很难维持,有时他也会向附近住户收一些其他废品。
谢大爷说,现在人们生活水平高了,很多一分钱两分钱的东西直接就扔掉,能够回收到的主要是旧报纸、废纸包装盒这样有一些微小价值的东西,但是利润太小,很难有人愿意留守在亭内负责回收。
如何让这些便民的可生资源回收亭利用起来?市再生资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这需要相关部门的不断探索,也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引导,要加大对再生资源回收亭的宣传力度,协调好与社区或物业及单位后勤部门的关系。
■他山之石
石家庄“绿色回收亭” 一个电话上门收废品
作为全国第一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试点市,石家庄2012年就建了上千个有统一标志的“绿色回收亭”,分布在全市各个社区。居民一个电话,就有专人上门来收,明码标价,快捷又省心。
统一定价 上门收取
据了解,石家庄市物资回收总公司依市场行情,给出“统一收购指导价”,在“绿色回收亭”张贴公布,方便居民了解行情。
回收亭墙上还贴着社区回收人员守则、社区回收服务公约、回收电话等宣传牌,对于“持证上岗、统一着装、明码标价、计量标准、定点收购、及时清理”等内容均作出明确规定。
办营业执照 持证上岗
2008年,石家庄市就出台了《全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条例》,成为全国第一批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行业立法的省会城市。
按照管理条例的规定,所有从事再生资源回收的单位或个人,须依法办理《营业执照》;凡是从事再生资源回收的从业人员,需接受培训,合格后发放《职业资格证》,并持证上岗。
湖北武汉、荆门
回收站设在超市里
在湖北省武汉市和荆门市,开设有“3R循环消费社区连锁超市”:这里不仅售卖的商品都是日常生活所需的低碳产品,居民家里闲置的二手商品也可以拿到超市来寄售。
同时,超市还是一个再生资源回收站,社区报废商品可以在这里分类回收,再转运到专门的处理工厂进行无污染的绿色处理。
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