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 震 焦 靖
徐 赫 张腾飞
为了丰富小记者的课余生活,让他们学习到更多优质的课外知识。自寒假放假以来,本报小记者俱乐部推出一系列公益课堂,给小记者们带来了许多假期乐趣。
爱上语言口才
“过年见到长辈,聊点什么话题?”“聊到自己不喜欢的内容,如何巧妙转换?”1月27日,漯河日报社小记者寒假语言口才公益课堂上,小记者们开心地说起“过年那些事”,深刻地体会到“聊天聊得好,红包不会小”,课堂上一片欢声笑语。
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语言口才的锻炼并不是培养一种兴趣爱好,而是锻炼基本的社交技能。在漯河日报社小记者寒假语言口才公益课堂上,小记者们不仅纠正了普通话的发音,还锻炼了在众人面前发言的胆量,学会了“聊天技巧”,努力成为一名会说话、说好话的小“人精”。
“普通话标准不标准,说话有没有技巧,真的不一样!”受降路小学的小记者何燚嘉深深爱上了语言口才课程,她表示,一定要把语言口才课程坚持学下去。
感受足球魅力
寒假来了,漯河日报社的小记者们可没有窝在家里玩手机看电脑,为了让小记者们拥有健壮的体魄,漯河日报小记者俱乐部在寒假期间开展了“趣味足球”公益课堂。
1月28日上午,活动在漯河高中北校区足球场正式开始,30多名小记者参加了这次活动。活动开始后,漯河日报社少年足球队教练员徐赫先为从没有接触过足球的小记者们普及足球基本知识:“你们知道足球的起源吗?知道足球比赛一个队为什么有11名队员上场吗?”简单的讲解之后,徐教练又为小记者们安排了简单易学的“警察抓小偷”“过城门”等足球小游戏。
活动最后,徐教练又安排了一场足球比赛,小记者们虽然是第一次参加比赛,但在场上拼抢十分卖力,来自许洼小学的小记者李震一个人踢进3个球,“挺喜欢踢足球的,但原来一直没有进行过正规训练,今天跟着徐教练学了不少东西,而且这个足球课内容很有趣,希望以后还能继续参加徐教练的足球训练课。”活动结束后,李震告诉记者。
聆听国学精粹
1月28日上午,由漯河日报社小记者俱乐部主办的“2019寒假孝亲、感恩、励志国学体验班”正式开课。该课旨在让孩子们了解国学文化、知礼达义、志存高远,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孩子们的感恩心、恭敬心和敬畏心,以一颗善良感恩的心对待周围的人,从而使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本节课,孙震老师针对国学中的“礼”展开了教学。
子曰:“人无礼,无以立。”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视礼仪的国度。礼仪是一个人是否有道德的基本评价标准,一个人有礼仪就可以被重用,就能受人尊敬,就能成为别人的榜样。在现实社会中,你是否有礼仪,反映了你是否能更好地立足于社会,能否得到更好的发展。在生活中,只要你注重礼仪,你会收获不同的东西。
孙老师全程悉心讲解,让孩子们真正地体验到国学文化的博大精深。本次国学体验班,倡导让国学融入生活,让孩子们在欢乐和体验中互帮互助、互动学习。
更多乐趣课堂
1月28日上午,来到新闻大厦六楼,你一定首先听到603教室传来的英语对话,偶尔还会传来小记者们开心的笑声。这就是林薇老师给小记者们上的情景英语课。这些英语课程与日常的英语课不同,小记者能更多地参与到英语对话中。这些英语对话都会设置角色,内容都是小记者们喜闻乐见的故事,让小记者们感受乐趣之余,学习到相关的英语知识。
再看隔壁的奥数课堂,侯冰老师同样用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让小记者们感受数学的魅力。侯冰老师从事奥数教育有十余年,通过奥数给孩子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只见侯冰老师与小记者们坐在一起,与他们谈论自己与“奥数”的种种故事,小记者们听得津津有味。“今天的课堂,我计划教孩子们把奥数思维运用到日常安排中。比如,利用奥数合理安排、调整旅游线路等。孩子们觉得有趣,也非常喜欢。”侯老师说。
我们公益课堂并不是一直在教室里,比如杨红杰老师的书画公益课。杨红杰老师认为,很多孩子画中的形象非常容易概念化,例如,太阳总是画成一个圆圈加一圈光线,窗户是个“田”字等,孩子们学画也会越来越无趣。1月28日下午,杨红杰老师便带着小记者们去户外写生。小记者跟着杨老师走进大自然,现场的小记者们看着眼前的景色,作起画来感觉有趣之余也格外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