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杨 淇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清仓处理,最低价。”1月29日,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黑龙潭镇老应村,村室旁边的几条道路成了集市,一些村民在这里置办年货。
记者在现场看到,道路两旁摆满了蔬菜、糖果、水果、糕点、衣服等各式各样的物品,各类年货可谓应有尽有。记者注意到,虽然摆出的摊位有很多,但是前来赶集的人并不太多。相比往年集市上人潮涌动,今年市场有些冷清。
“这鱼咋卖的。”“7块5。”“给我来两条吧。”在集市上,村民应先生来到一处卖鱼的摊位前。“离春节没剩几天了,我先来买一些东西准备着。”应先生告诉记者。
“今年比着往年,赶集的人确实变少了。”应先生告诉记者,往年这时候大家都出来赶集,路上人挤人,带孩子出来都要一直抱着。
说到原因,应先生表示:“现在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多了,过年的时候都会从外面带回来很多年货。我的孩子就专门打电话叮嘱我,今年别买东西他都带回来。”应先生说,即使孩子从外面带回来年货,但是他还是想置办一些东西,给孩子们准备着。
一处卖衣服的摊位前,刘女士在给孩子买棉袄。“我看着挺便宜的,就想着再给孩子买一件。”刘女士对记者说,现在农村的群众也紧跟时代的步伐,都会网上购物了。
“今年赶集的人变少了,我觉得跟大家都学会网络购物有关。”刘女士说,今年她家不少年货都是在网上买的。“衣服、鞋子、水果、日常用品,都是在网上买的。今天是走到这儿,看小孩的衣服挺便宜的,就想着再买一件。如果还缺什么东西的话,也会再来买,因为临近过年,很多网店不发货了。”刘女士对记者说。
“今年的生意确实不如往年,几天也没卖出多少东西。往年生意好的时候,从早上出摊到下午结束,除了中午吃饭时候,其他时间一直都有人来买东西。可能过两天,打工回来的人多了,家里缺什么东西要买,那时候生意能好一些。”摊贩刘先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