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杨 光
早春时节,农事劳动陆续展开,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2月24日,在郾城区裴城镇宋岗村,十多位村民正在种植甘蔗,甘蔗苗种来自广西,到国庆节期间能成熟。种植户闫国冠告诉记者,他的妻子是广西人,有种植甘蔗的经验,去年种了5亩,效益不错,今年扩大了规模,还雇佣村民们来帮忙,带动大家共同致富。
2月24日上午,郾城区裴城镇宋岗村东头的地里,十多位村民正在忙着种植甘蔗。他们先在挖好的垄沟内浇水,水渗入土壤后,把甘蔗的苗种平放在沟内,轻压进土中,带芽的位置要朝向两侧。之后撒上药粉,覆上地膜。大家忙了一上午,才种植了三垄。
“咱们这里气温低,温差大,不太适合甘蔗生长,必须要覆上地膜,要不然苗种可能会冻死。”闫国冠告诉记者,内地甘蔗生长周期稍长,也没有广西的高,但甜度、口感丝毫不差。甘蔗苗种都是从广西妻子的老家送过来的,叫水果甘蔗,品质比较好。
闫国冠的妻子叫陆海花,两人2015年在广东打工认识,2016年结婚,一直在我市生活。陆海花老家在广西河池市农村,那里盛产甘蔗,她也有种甘蔗的技术。2018年,陆海花提议用家里的地种甘蔗,既能产生经济效益,也能在家照顾孩子。两人从广西引进苗种,请来老师指点,种了五亩甘蔗,虽然最初销售渠道不畅,但在热心人帮助下全部销售完毕,经济效益不错。今年两人扩大规模,种植了十几亩,还雇佣村民前来帮忙。
“我们村地理位置较偏僻,但土地肥沃,适合种甘蔗。我也和有意愿的村民协商成立合作社,打造漯河的甘蔗种植基地。”闫国冠说,甘蔗营养价值丰富,老少皆宜,如果能大规模种植,拓展销售渠道,将会给村民带来丰厚的收入,致富不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