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健康生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19年2月25日 星期

别拿疲劳不当回事


疲劳既可能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表现。一般生理性疲劳可在较短时间内自行消失,若疲劳感经常出现或持续时间较长,则可发展到亚健康状态甚至成为某些疾病的症状。那么,疲劳与“慢性疲劳综合征”有什么区别呢?

专家认为,无论是体力劳动者还是脑力劳动者,“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发生一定有诱因,症状表现有一定的持续性;如果未采取规范、有效的干预措施,其症状不会很快消失。若熬夜加班,第二天疲倦乏力,则不能称为“慢性疲劳综合征”。

专家强调,对于“慢性疲劳综合征”既要考虑症状发生的持续时间,更要考虑症状的严重程度,二者不可偏废。

导致“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因素,除先天不足外,更多的是由后天因素造成的,主要包括:

1.劳累过度。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加快,职场竞争也日益激烈,孩子的书包越来越重,从事脑力劳动者其眼睛疲劳、手腕酸痛、腰背酸痛及关节劳损等与职业相关的症状高发,电脑、手机等现代设备所带来的“视疲劳”,甚至有些会伴有精神恍惚和情绪焦躁等精神障碍,以上情况都与劳累过度有关。

2.不良情绪。《黄帝内经》记载:“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忧)伤肺,恐(惊)伤肾。”不正常的情绪会损伤脏腑正常功能。当心情抑郁、失落、悲伤时,都会使人精神不振,疲惫不堪。

3.疾病因素。疲劳常伴随一系列疾病,如肝脏疾病、心脏疾病、肾脏疾病或癌症等。对于长时间无明显诱因的疲倦乏力,不可小觑。因疾病治疗选药不当所引起的疲劳也需重视。解热、消炎、镇痛药使用不当,可引起眩晕、耳鸣、低血压,易促使人体老化。

病后失于养可导致“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发生。如大手术后,气血亏虚,调护不当,或饮食失宜,或不良情绪刺激等,均可导致慢性疲劳。据新华网


上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