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杨 淇
近日,中国文明网发布了2019年1月“中国好人榜”,舞阳县保和乡朱耀环小学校长王艳霞荣登此榜。据了解,王艳霞是我市自2018年新一轮“创文”工作启动以来第8位荣登“中国好人榜”的漯河好人。昨日,记者采访了王艳霞,了解她的故事。
面对难题迎难而上
今年40岁的王艳霞从教20年来,已经担任农村偏远落后地区的小学校长18年。她多次放弃升职机会,把四所濒临倒闭的学校办成设备齐全、师资力量合格、教学质量好的县级花园式学校、市级先进单位。
2000年,21岁的王艳霞当上九街乡王桥小学校长。王桥小学本就师资薄弱、环境差,被洪水淹过后更是残垣断壁。王艳霞迎难而上,向家长郑重承诺:“三年内让孩子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内读书学习!”
资金不足,她就带领老师粉刷房屋、整修桌凳;师资缺乏,她主动多任课,最多时一周上26节课;粪池满了,她趁星期天清理粪池。2003年,学校申请到30万元资金建起漂亮教学楼,教学质量也稳步上升。
2008年9月,王艳霞调到保和乡朱耀环小学任校长。学校在河堤旁,没有院墙,没有大门,一到汛期,学生安全没保障。面对学生家长的担忧,她坚定地说:“我就是跑细腿也要争取到资金,给孩子们营造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王艳霞趁没课空档,骑着车找领导反映情况,最终争取到9万元资金,学校建起围墙和大门。她还和其他教师栽花种树,制作文化墙。学校先后被评为“舞阳县十佳花园式学校”“漯河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漯河市基础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用行动践行爱生如子
记者了解到,朱耀环小学有近200名留守儿童。她向留守儿童家长承诺:“你们放心去工作,我和老师们一定会担负起师长和家长的双重责任!”
小女孩豆豆从小没了母亲,父亲出外打工杳无音讯,她跟奶奶一起生活。王艳霞得知情况后就带豆豆回家吃饭,为她买学习用品和衣服,晚上搂着豆豆睡觉……整整8年,在王艳霞的关心呵护下,这个胆小孤僻的孩子成长为一名阳光少女。这些年,王艳霞资助贫困生衣、物近万元。近200名留守孩子没有一个成为问题儿童,学校也被评为“漯河市幸福沙澧十大优秀儿童之家”。
去年暑假快要来临时,学校留守儿童无人看护,王艳霞看在眼里,急到心里。她听说著名竹笛演奏家、教育家周波教授要免费教学生,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和丈夫去北京求见。由于没订到座位在火车上站了一路,见到周教授时,王艳霞双腿、双脚都肿了,周教授被她的精神所打动,从北京来到朱耀环小学,成立了“中华笛文化留守儿童乐团”。
暑假期间,王艳霞带领老师和周教授一起教孩子,没休息过一天。其间她两岁的女儿生病了,安置好孩子住院后,她嘱托母亲和丈夫看护孩子,又去学校给留守儿童上课。看到丈夫发送繁荣女儿哭喊着“找妈妈、我要妈妈”的视频时,她的心都碎了。
知道孩子的情况后,在外打工的家长纷纷打电话、发微信,表达对老师的谢意。
20 年的艰苦奋斗历程,王艳霞一直奋战在乡村教师的岗位上,她用无悔的付出和无言的大爱践行着爱生如子的高尚品德,用实际行动为农村教育事业编织着一个属于她自己、也属于脚下这片热土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