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齐 放
实 习 生 李博昊
实施更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继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记者从2月21日的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了解到,今年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将确保就业稳定,强化社保功能,切实发挥好社会保障“稳定器”“安全网”作用。
【稳就业】
整合多方资源 出台优惠政策
据介绍,今年我市将实现新增城镇就业3.5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9000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3500人。
为促进就业,我市将研究制定《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整合优惠政策、整合扶持资金、整合优势资源,不断加大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培训力度,推动政策落地见效。
高校毕业生就业仍是首要工作,我市将持续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就业见习工作。继续完善培训、贷款、孵化和创业辅导“四位一体”创业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创业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力度,年度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3亿元。
【强保障】
扩大参保范围 提高保障待遇
2019年,我市将进一步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办法,落实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缴费政策,鼓励将非本地户籍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参保范围。全年全市城镇企业在职职工养老保险参保要达到26.11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达到121.57万人、失业保险参保达到18.3万人、工伤保险参保达到24.3万人。2019年建筑业新开工工程项目工伤保险参保率要达到90%。
社会保障水平将进一步提高,我市将继续调增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在原基础上增加每人每月5元。适时调整工伤保险长期待遇。用足用活社保优惠政策,发挥好失业保险援企稳岗和技能提升作用。贯彻落实国家降低社保费率政策,确保企业社保缴费实际负担有实质性下降。
【更便民】
用“辛苦指数” 换“幸福指数”
新的一年,全市人社部门将持续推进“阳光人社”建设与业务工作有机融合,以就业、社保、人才服务为重点,进一步完善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实现群众办事提供材料再减少30%以上;持续推动“就近办”“一网办”“一次办”,把麻烦留给自己,把方便送给群众。全市人社部门将全面推行行政权力和办理流程公开,坚持“首问负责”“限时办结”“有错无为责任追究”等服务承诺制度,以政务公开、制度执行倒逼服务水平提升,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