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杨 光)春节过后,在外务工的人纷纷回到原来的岗位工作。2月15日,从我市刚赶到上海打工的李女士,却在岗位上突发疾病去世。其家人赶到上海处理后事时,在抚恤金方面与雇主没有达成一致。漯河市总工会上海联络处、上海市漯河商会得知后伸出援手,连续几天帮忙协商,最终将问题解决。
“我们在上海举目无亲,如果没有叔叔阿姨们帮忙,这件事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2月23日,李女士的儿子朱之贵联系本报,表达对漯河市总工会上海联络处、上海市漯河商会的感激之情。
女子工作中猝死
抚恤金没达成一致
朱之贵21岁,是一名大学生,家在召陵区人民东路。他母亲李女士今年45岁,父亲身体不好,家里还有奶奶和姥姥需要照顾,所有的负担都压在他母亲一人身上。
去年正月,李女士到上海市黄浦区一面馆打工,今年春节在家过年,2月14日才买票回上海。“我母亲2月15日要上班,但她想和我多待上几天,就推迟了出发时间。”朱之贵说,母亲刚到上海就去上班了,当天下午3点,在工作中还用手机和家里视频通话,当时她状态很好,看起来也很轻松。
2月15日晚上8点,朱之贵却接到了在上海打工的亲戚的电话,说他母亲出事了,正在医院抢救。“我和父亲、亲戚赶紧借了一辆车往上海赶。第二天到的时候,我母亲已经离开了。”朱之贵说,通过饭馆的监控录像,他看到母亲在工作时突然倒地不起。医生诊断为猝死。
虽然心里难过,一家人还得在上海处理后事。在抚恤金的支付上,面馆老板并不积极,双方沟通很不顺利。在上海举目无亲,又没有经验,朱之贵和父亲陷入痛苦之中。
工会商会帮忙
协商解决问题
“后来一位亲戚说上海有漯河商会,他们曾经联合漯河市总工会组织农民工回家过年,说不定可以帮忙。”朱之贵说,通过多方询问,最终查到了上海市漯河商会刘易成会长的电话。
“刚过完年就出这样的事,对他们一家人来说是不小的打击,我们也很难过。”刘易成说,漯河市总工会上海联络处副主任、上海市漯河商会秘书长李旭、副会长祁慧颍出面,对事情进行了协调。
“我们先详细了解了情况,确实比较困难。”李旭告诉记者,李女士并没有社保,也没有入保险,面馆规模较小,经营也不太好,注册资金不多,老板并不想出太多抚恤金,谈判困难很大。虽然上海天气不太好,但大家风雨无阻,多次登门和老板沟通。
2月20日晚,双方进行了谈判,李旭和祁慧颍利用专业知识,拿出相关法律条款,反复摆明利害关系,面馆老板最终同意赔偿50多万元。
了解到朱之贵家的困难后,上海市漯河商会又资助了一万元慰问金。“热心的叔叔阿姨这样无私帮助我们,我的感动已经无法用语言表达,没有他们事情不会这么顺利解决。”朱之贵说,在无助的时候,感受到来自家乡的温暖和关怀,他一辈子都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