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于文博
“这一家人过得可幸福,全家人身上都充满了正能量。”2月26日,在召陵区滦河路东郡华府小区采访时,记者听到居民们如此评价魏敦品一家人。魏敦品今年70岁,他的母亲91岁,孙子18岁,一家四代人和谐融洽,与人为善,是居民眼中的和美之家、文明家庭。当天,记者走进这个家庭,了解他们的故事。
夫妻恩爱 共同撑起一个家
魏敦品家在一楼,家中打扫得一尘不染。妻子史慧蓉在厨房忙碌,魏敦品不时到母亲房间查看。夫妻两人偶尔聊上几句,家中氛围宁谧又温馨。“现在生活这么好,我们过得挺幸福的。”说起自家的日子,魏敦品的脸上露出满足的微笑。魏敦品家是从2012年搬入该小区的,目前他和妻子与母亲同住,儿子一家三口住在对面的小区,步行只要几分钟。每天中午和晚上,儿子一家都会回来陪他们吃饭。
魏敦品和妻子史慧蓉1976年结婚,两人感情很深,从没有发生过矛盾。“她为这个家付出太多了,我总觉得对不住她,得加倍对她好。”魏敦品说,他和妻子结婚的前两年,妻子带着孩子在南阳工作,他在漯河工作,两人一年也见不上几次面,平日靠信件、电报联系。后来,妻子回到漯河工作,他们一家三口才真正在一起生活。2002年,他们又把母亲接来同住。几十年间,为了照顾好家人,史慧蓉承担起了家务活。一家人爱吃米饭,每天,史慧蓉都要做一顿米饭,菜品是四菜一汤。“娶到她,是我这辈子的福气。”魏敦品说。
对待邻居们,魏敦品和史慧蓉都很和气,他们都觉得和别人相处,不能斤斤计较,有一个好心态比什么都好。史慧蓉爱干净,不仅打扫家中的卫生,连自家前后的小区公共部分也打扫得很干净,邻居们需要帮助,夫妻二人都尽力相助,受到了邻居们的喜爱。
孝老爱亲 好家风代代传
魏敦品的母亲陈凤珍今年91岁,虽然生活可以自理,但患有疾病,身边离不开人,每天,魏敦品和史慧蓉都是轮流出门。老人晚上睡眠质量不好,睡不着觉时需要吃药,他们就每天晚上在老人床头放好开水和药,以备不时之需。陈凤珍老人每天需要吃七八种药品,史慧蓉每次都会先配好药,看着老人将药吃完。“我弟弟、妹妹只要有空,就要来看望老人,尤其是逢年过节,家里就更热闹,我妈特别高兴。”魏敦品说。
受到长辈们的影响,家里的孩子们也很孝顺。魏敦品有次半夜感到不舒服,儿子赶紧赶过来,带着他到医院看病,忙前忙后,照顾得很细致。儿媳和婆婆相处和睦,从未发生过矛盾。孙子只要放假回家,就会陪伴在太奶奶和爷爷、奶奶身边。
“小时候,我父亲就教育我们要做一个有原则、正直、勤奋的人,他是这么要求我们的,也是这么要求自己的,现在我们也是这么要求小辈们。”魏敦品告诉记者,言传身教,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很重要,他希望自己的每一位家人都能幸福、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