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本版新闻列表
 
2019年3月12日 星期
城市公园化 城郊森林化
绿色将成未来漯河城乡主色调

我市乡村绿化建设工作成效明显,图为舞阳县一乡村树林。(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齐 放 实习生 李博昊

机声隆隆,工人忙碌……3月11日上午,记者在市区淞江路会展中心附近看到,淞江路北侧原来的绿化带已经变了模样。未来,这里不但将变成清水依依、树林茂密的幸福渠水系绿化的一部分,也是我市森林漯河生态建设的一小部分内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平原城市,“绿满漯河”将是今年及未来几年漯河生态建设的目标。3月11日,记者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了解到,围绕可持续发展理念,我市未来将形成城市公园(游园)、湿地公园、森林公园、郊野公园“缀点”,绿色生态廊道建设“连线”,森林县城、森林特色小镇、森林乡村、园林式单位(小区)等绿色创建活动“铺面”的全覆盖大绿化格局。

据介绍,去年我市提出了森林漯河生态建设五年行动方案,我市将构建“一心两核三环四园多廊道”的生态布局,“一心”即围绕中心城区,结合“城市双修”试点工作,大力实施公园城市建设,成为我市的“绿心”;“两核”即以临颍县、舞阳县两个县城打造城市“绿核”;“三环”即围绕中心城区、临颍县城、舞阳县城建设高标准环城防护林带;“四园”即在中心城区建设公园游园,在县区、功能区建设一批湿地公园、森林公园、郊野公园;“多廊道”即对境内县级以上道路及境内河流沟渠两侧,高标准建设生态廊道,构筑以路网、水网、林网“三网合一”的生态防护林体系。通过五年努力,计划营造林27.19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0%以上,增加湿地面积0.72万亩,湿地保护率达到50%以上。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我市京港澳高速、宁洛高速、京广高铁和沙河“三路一河”的生态廊道建设,将完成造林任务面积42210亩。我市各县区共8个森林公园正在选址,9个湿地公园已完成选址,等待审定。其中,漯河市沙河国家湿地公园已通过国家验收,正在进行后续建设,临颍县黄龙省级湿地公园正在试点建设。

“未来,出门见绿,500米入园,1公里进林的生态绿城不是梦。”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充满信心地说。可以预见,通过森林城市建设工程、生态廊道建设工程、湿地保护与建设工程、农田林网建设工程、乡村绿化美化工程、森林质量提升工程、林业产业融合发展工程、生态文化建设工程和支撑保障能力提升工程等九大工程,我市将打造出绿量适宜、布局均匀、网络完备、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稳定高效的生态系统,实现城市公园化、城郊森林化、廊道林荫化、农田林网化、乡村林果化、庭院花园化,建设天蓝地绿水净、宜居宜业宜游的森林漯河。

古人植树佳话

■相关链接

植树造林,在我国源远流长,古人也留下了不少植树的佳话。

东晋陶渊明生平最爱植柳,他不仅在隐居的田园水边广植柳树,还在堂前栽了五株鹅黄柳,自号“五柳先生”。

唐代文成公主到西藏嫁给松赞干布时,特地从长安带去柳树苗,种在拉萨大昭寺周围,以表达对柳树成荫的故乡的思念,这些树被称为“唐柳”或“公主柳”。

宋代苏东坡堪称“植树模范”,少年时爱种松,“我昔少年时,种松满东冈”;担任杭州刺史时,修浚西湖,筑起长堤,“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谪居黄州时,在“东坡雪堂”前广种柳、桑、竹、枣、栗;被贬定州时,栽下两株槐树,如今仍长在河北定县文庙,人称“东坡槐”。

宋元之际的文天祥爱好植树。在江西吉安县固江乡的侯城书院,有两株枝繁叶茂的柏树,距今已有七百多年,这是文天祥少年时代在此读书时所栽。

明代朱元璋在一系列振兴社会经济的措施中,就有植树造林一项,“凡农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木棉半亩,十亩以上者倍之。”

晚清左宗棠收复新疆时,所到之处都要动员湘军在大道沿途遍栽柳树,用于巩固路基、防风固沙、利行人遮凉。后来人们便将这些柳树称为“左公柳”。晚综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