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本地民生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19年3月12日 星期

关于“春捂” 你知道多少


如今,气温一点点回升,但是早晚和中午的温差还是很大。这厚衣服脱还是不脱,又成了很多人每天纠结的难题。面对这种变化无常的天气,古人云:“春捂秋冻,不生杂病。”那么,怎样有效利用“春捂”,为一年的健康打下良好基础呢?

什么是“春捂”

“春捂”,就是在春季气温刚转暖时,不要过早脱掉棉衣,使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减少疾病的发生。

“春捂”有哪些好处

“春捂”有利于调节人体的恒定温度。因为无论季节如何变化,人的体温总保持在37℃左右。人体保持恒定温度,一是靠血管的收缩和皮肤的出汗来调节;二是靠增减衣服来维持。如果过早地减掉衣服,就会破坏人体恒定温度的调节,影响身体健康。

“春捂”有利于抵御风寒。人体也同自然界一样,在春天开始复苏,原先处于“冬眠”的皮肤细胞开始活跃起来,毛孔张开。这时当冷风袭来时,就能长驱直入,使人感到寒冷。

“春捂”有利于适应季节的变化。在初这个时节,经常有寒流和强冷空气南下,导致气温急剧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捂”着点儿,就很难适应这种冷暖的变化,许多人甚至可能会患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

什么时间适合“春捂”

冷空气到来前24小时~48小时。许多疾病的发病高峰与冷空气南下和降温持续的时间密切相关。比如感冒、消化不良,早在冷空气到来之前便捷足先登。而青光眼、心肌梗死、中风等,在冷空气过境时也会骤然增加。因此,捂的最佳时机,应该在气象台预报的冷空气到来之前24小时~48小时,再晚便是雨后送伞了。

15℃是“春捂”的临界温度。研究表明,对多数老年人或体弱多病而需要“春捂”的人来说,15℃可以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也就是说,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不捂了。

日夜温差大于8℃是捂的信号。春天的气温,前一天还是春风和煦,春暖花开,刹那间则可能寒流涌动,面对孩子般变脸的春天,需要随时加减衣服。现在认为,日夜温差大于8℃时是该捂的信号。

“春捂”捂哪

“春捂”的重点在头、背、腹、足部位,其中,头部是人体诸经之汇,相对不怕冷,但是头部怕风;背部保暖可预防寒邪入侵,减少感冒发生;腹部保暖有助于预防消化不良和寒性腹泻;“寒从脚底入”,足部保暖才能使身体真正暖和起来。

哪些人群需要“春捂”

儿童。如果过早地给孩子脱掉棉衣或穿得太少,一旦遇到气温下降,孩子就难以适应,外出遭受冷风刺激,张开的毛孔会马上收缩闭合,体温调节失灵,体内热量散发不出去而造成上火,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患伤风感冒、急性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尤其是婴幼儿,更要捂一下,但对于喜欢到处活动的孩子,适当减一些衣服,以防玩得大汗淋漓后被风吹,反而会感冒。

女性。气温一回升,很多女性朋友就迫不及待地换上单衣、单鞋,即使在最怕冷的生理期也不例外。因着凉而患病的女性很多,其祸根皆因“冷落”了下半身,而引发妇科,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病的患者明显增多。这都是要“风度”不要“温度”而造成的恶果。

老年人。老年人体内产热本领较低,且循环系统已不像年轻人那样正常,故容易受“倒春寒”的刺激。因此,老年人仍要减少出门次数,外出戴上帽子减少头部血管受到冷空气的刺激,高血压病人要注意持续用药。

“春捂”也要注意锻炼

“春捂”再好,也是被动防御。适当的户外锻炼,如太极拳、健身操、踏青爬山等运动量不大的健身活动,能有效地增强机体免疫力,有利于抵抗春寒的侵袭,锻炼时间宜在下午气温回暖后进行。春天饮食宜清淡、甘、温,避免食用过多油炸和肥甘厚腻的食品。可适当喝姜茶或姜汤,增加大蒜、洋葱、芹菜等食物,帮助人体杀菌防病。

晚综


上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