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醉诗狂
古人写诗有所谓“限韵”,就是限定用某韵目的字做韵脚,或者固定某几个字作韵脚。这种限韵诗主要是科考场的试帖诗,再就是文人集雅作分韵诗、限韵诗等。科考早已进了历史博物馆,集雅做限韵诗也早已不时兴了。但是“和诗”的遗风尚存,诗词爱好者之间你来我往,一唱一和,是文人雅士投桃报李的风雅韵事。唱和诗,亦称酬唱诗或唱酬诗,即作诗与别人酬和,其用韵情况有以下几种。
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原诗同属一韵,可分两种情况。一是用原韵原字,但字序不同;二是用原韵而未必用原字,可以全部不用,亦可部分用、部分不用。诗的标题一般用“依某某诗韵或同韵和某某诗”。
分韵:作诗时按照规定的若干字为韵,各人分拈韵字,依韵作诗,叫作“分韵”,亦称“赋韵”。古人用得多,今人大多叫联句。诗的标题一般用“分韵某某诗”、“得韵某某诗”或“联句某某诗”。
除以上几种用韵情况,下面重点讲一讲常见的步韵。
步韵,又称为次韵,是唱和诗中用韵最多的一种方式,用他人诗作韵脚的原字及其先后次第来写诗唱和。即不仅使用被和诗作的韵,还必须用被和诗作韵脚上的那几个字,并且韵字的先后次序都要和被和诗作一样,这就是步韵,是步步跟随之意。步韵诗因为要步原韵韵脚,所以写来难度很大。
吴乔《答万季野诗问》说:“步韵最困人,如相欧(殴)而自絷手足也。盖心思为韵所束,于命意布局,最难照顾。今人不及古人,大率以此。”“和诗之体不一……用其韵而次第不同者,谓之用韵;依其次第者,谓之步韵。”
世传次韵相酬诗始于白居易和元稹的互相唱和,因在唐代元和年间,故又称“元和体”,至宋代而大盛。诗的名字一般用“步韵某某诗”或“次韵某某”。例如拙作《七律·次韵毛泽东长征诗》:开天辟地几何难,手握乾坤若等闲。揽月九天追玉宇,降龙四海探囊丸。堂堂王气豪心荡,凛凛英风剑胆寒。古往今来既如此,汗青流照是天颜。
这首诗用韵全部套用毛泽东《长征》一诗,韵脚均为“难”、“闲”、“丸”、“寒”和“颜”。
再如词作《沁园春·步韵毛泽东咏雪词》:“战地黄花”,“雨后斜阳”,意象飘飘。读百篇佳什,风风韵韵;千秋绝唱,滚滚滔滔。浩气如山,豪情似海,剑截昆仑立处高。风雷动,听山呼海啸,天地夭娆。诗情百媚千娇,使今古才人共折腰。叹挥毫泼墨,势吞日月;推词敲韵,笔领风骚。眼底烽烟,胸中波浪,马背生涯着意雕。和云翥,看鲲鹏展翅,飞越明朝。
这首词的韵脚全部套用毛泽东《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