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尹晓玉
近日,市民孙先生在朋友圈发布了一张拍摄于20世纪80年代的老照片,唤起了不少网友的时代记忆。这张照片拍的是当时很有名的一条路——支钢路,网友们触景生情,还联想到曾经红极一时的“红日肥皂”,纷纷讨论起来。
网友“老绵羊”:原来这条路上的化工厂生产“红日肥皂”,与开封生产的“矛盾肥皂”齐名,是当时的明星产品,因为质量好,深受人们喜爱。
网友“沙澧飞虹”:原来我家就住在支钢路旁边,我对这段路比较熟。记忆中,支钢路就是照片中那样,路况很差,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难行,跟现在宽阔平坦的湘江路差远了。看到以前的老照片,真感觉如今的生活越来越便利了。
网友“青年思客”:老路名是时代留下的痕迹,在城市改建的过程中,如果路名需要更改,希望能在新路牌上以“原牛行街”、“原支钢路”的方式进行注明,便于人们记住历史。
网友“观海云远”:转眼三十多年过去了,真让人有种恍如隔世之感。
3月17日,记者联系到了发布照片的孙先生。他告诉记者,照片中的这条路当时在我市很有名,修建于大炼钢铁时期,因为离钢铁厂较近,所以取名为“支钢路”(寓意支援钢铁生产,也就是现在的湘江路)。
感叹时代发展很快
孙先生是一名摄影爱好者,1985年的一天,他路过“支钢路”,看到一辆漯河到舞阳的班车,陷在泥坑里动弹不得,刚好他带了相机,就拍了下来。
“前两天刚好翻出来这张照片了,就发到了朋友圈,没想到唤起了很多网友的回忆。”孙先生拿着照片向记者讲述,在“支钢路”的南面是原来的漯河化工厂,那时候化工厂生意很红火,生产的“红日肥皂”是河南响当当的名牌产品,市场上供不应求。在当时,谁要能买上一箱“红日肥皂”,那可是很了不起的事儿。
“当时,很多外地的同学、朋友,都让我给他们带过‘红日肥皂’,让我很感自豪。”孙先生说,看看现在宽阔平坦的路面,想想如今的幸福生活,对比以前,真让人感叹时代发展之快,感叹生活变化之巨。
路名也是城市记忆
“路名,是一个城市的记忆,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记录了城市的发展历程,也代表着一个时代的记忆。很多路名其实都有一段精彩的历史故事,但随着城市的改建,很多有寓意的路名都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了。我喜欢收藏老照片,希望通过这些照片,把更多路名的故事讲给年轻人听。”孙先生说,希望在更改路名的同时,有关部门能有一些措施,保留大家对原路名的记忆。
“现在漯河的主要道路几乎都以山水命名,确实比较大气,有现代化城市的感觉,但总觉得少点历史感和厚重感。老路名是时代留下的痕迹,在迎合现代城市发展需要的同时,也不应该抹去历史的记忆。最好能在新路牌上以‘原牛行街’、‘原支钢路’等方式注明,或者能像受降路一样,有个指示牌,用来阐述老路名及其历史意义。”市民苏先生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