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鲁民
一个成功的作家,半靠勤奋,半靠天赋。而这天赋至少一多半要归功于母亲,除了先天的遗传基因,家境影响,还有后天的启发诱导,鼓励支持。
作家刘震云说,对他写作影响最大的人是母亲。刘震云的母亲识字不多,却读过鲁迅的书。她对儿子说:“你现在也写东西?这活儿不难。”刘震云说:“我觉得挺难的。”母亲说:“鲁迅在写东西的人里边算是很厉害的吗?我看过他的书:后园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我都能写出来,我就是识字少,那有什么,我卖酱油,一个是酱油缸,另一个也是酱油缸。很容易。”这极朴素的几句话,让刘震云豁然开朗,对文学创作就是既要看轻它,有驾驭它的信心;又要高度重视,一句一句地写好。从此,坚定了他走写作之路的决心。
写什么?写光明还是写黑暗,写喜剧还是写悲剧,作家历来有不同争议,作家的母亲也有不同意见。台湾作家林清玄说,母亲是乡下人,不认识字,但非常有智慧。母亲问我,你写的文章是辛酸的还是趣味的?我说都有。我母亲说:“辛酸的少写点,趣味的多写点。辛酸的事情你自己盖住棉被哭下就好了。别人来看你的文章,是希望在你的文章里得到安慰,得到启发,得到开心,得到人生的希望。别人来看你的文章,那么痛苦辛酸,读完了就走到窗边跳下去,那你当一个作家有什么意义?”所以,他写东西一直牢记母亲的话,写的大都是幸福快乐的事情,就是要让别人跟他一样幸福快乐。
贾平凹以前写得很拼命,废寝忘食,夜以继日,不知道心疼自己的身体,结果写出一身毛病。母亲的一句话,让他改变了这种过度透支的写作习惯。他回忆说,有段时间,妈来看我,我一伏案写作,她就不再走动,也不出声,却一眼一眼看着我,时间久了,她要叫我一声,然后说:“世上的字你能写完吗?出去转转么。”是啊!你就是一天到晚不吃不喝,不睡不歇,也未必就能写出天翻地覆,而一旦把身体写垮了,那就啥也没有了。贾平凹后来的长流水不断线,佳作迭出,且一直身体康健,慈母的提醒功不可没啊!
“妈妈让我陪她去卖房子。”加西亚·马尔克斯在回忆录里说,正是与母亲重返旧地的这次旅行,让他知道了自己人生方向。那一年他23岁,还不知该干啥好。母亲对他说,你干啥啥不行,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做生意脑子不够灵活,干力气活又吃不了那个苦。但你的作文从小就很好,会编故事,总被老师表扬,这就是你的长项,为啥不在这条路上试试呢?本来就在犹豫要不要以写作为生的马尔克斯,最终下定决心,“我要当作家”。这标志着马尔克斯文学生命的正式开端。目标确定之后,剩下的就是努力工作了,他后来的佳作迭出,大红大紫,也都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了。当他因《百年孤独》拿到了诺贝尔文学奖时,表示最感激的是自己母亲。
此外,老舍母亲坚韧不屈的生活态度,沈从文母亲善于决断的气质,杨绛母亲宽容大度的襟怀,莫言母亲乐观主义的精神,都在感染、影响着这些作家的灵感,慰藉、温暖着这些作家的情怀,启发、挖掘着这些作家的才具。他们的伟大母亲,不仅养育了优秀的孩子,也是其文学之路的引路人。有道是“女本柔弱,为母则刚”,其实她们何止则刚,还包括则智、则慧、则睿、则强!理应为她们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