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彩霞
偏瘫是脑血管病的主要症状,现代医学认为,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的死亡率、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偏瘫患者应尽早进行康复锻炼。康复治疗到底能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多大改变?患者有必要进行康复治疗吗?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咨询了市六院成人康复科主任张双双。
张双双表示,尽早进行康复治疗,将使80%的偏瘫患者身体功能明显改善。通过康复治疗,能充分发挥患者潜在的能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避免并发症,如关节挛缩、褥疮、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等,还能预防肢体长期不运动造成的废用综合征和误用综合征。在临床上,有不少偏瘫病人下肢肌肉力量差,不能走路,通过康复治疗、功能训练,患者能走路;不能抓握物体的患者,通过康复治疗可以抓握物体,甚至可以用筷子夹菜。
张双双说,良肢位(又称抗痉挛体位)的摆放是对偏瘫患者早期最基础的治疗,对抑制痉挛模式、预防肩关节脱位、早期诱发分离运动、防止偏瘫患者关节僵硬、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等均起到良好的作用。并且良肢位可以增强对患者肢体的感知觉的输入,有利于恢复,良肢位摆放的好坏直接影响后期的康复效果,可在专业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摆放良肢位。
“康复治疗的理念是让躺着的患者尽量会坐,让坐着的患者会站,让站着的患者会走,让会走的患者走得更好,让走得好的患者可以工作。”张双双说,采用医学手段帮助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生活可以自理或可以正常工作,其目的就是让患者更好地回归家庭、走向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