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齐 放)加大对学前教育支持力度,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扶持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加强现代农业技术服务,擦亮漯河“中国食品名城”名片……市七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市人大代表共向大会提交了336件建议、批评和意见(以下简称建议)。这些建议,件件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事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愿望。
在336件代表建议中,市人大常委会转交市政府办理的308件,其中主任会议确定的重点建议5件;转交市委各部门的28件。在交市政府办理的308件代表建议中,经济发展方面47件,占15.3%;社会事业方面73件,占23.7%;城建交通方面88件,占28.6%;环境保护方面18件,占5.8%;农业农村方面65件,占21.1%;其他方面17件,占5.5%。这些建议,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和心声,体现了人大代表为人民的高度责任感和对“一府两院”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目前,336件建议已全部按时办理完毕,并书面答复代表。其中,所提问题已经解决的193件,占总数的57.4%;列入规划正在解决的125件,占总数的37.2%;因目前条件限制需以后解决或留作参考的18件,占总数的5.4%。
在着力办好重点建议的同时,市政府认真分析归纳代表所提的其他建议和意见,特别是涉及代表和群众关心关注的各类民生问题,倾注大量精力认真抓好落实。如李敏等代表提出的解决不动产登记遗留问题、提升我市民营企业融资能力的建议。出台了《漯河市不动产登记有关遗留问题的处理意见》(漯政办〔2018〕77号),成立了解决规划管理历史遗留问题领导小组,并通过服务企业周例会推动解决问题。市政府召开周例会35次,已解决工业企业不动产登记遗留问题13个,进入解决程序遗留问题17个。召开规划管理历史遗留问题领导小组会议10次、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组)会议14次,190个遗留问题项目已分析研判、初审认定、提出解决办法;182个遗留问题项目已研究确定,38个项目正在积极推进。困扰部分企业和群众的不动产办证难、房产抵押难、孩子上学难等难题正在逐步得到化解,有效维护了社会大局稳定。
一件件建议的提出,一个个事关人民群众的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也在悄然改变着漯河人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