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张玲玲
41岁的曹淑敏家住市区嵩山路一小区,在工作之余,她热衷于参加公益活动:帮助残疾人、关爱留守儿童,为孩子们购买衣物、书籍等。“通过帮助别人,能找到自己的存在感,体现自己的价值。”4月2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曹淑敏这样说道。
上学时积极开展志愿服务
在熟悉的人眼中,曹淑敏是一个能量满满的人,每天在工作之余,不停地奔波于各类公益活动。“我就是个热心人,也喜欢忙碌,觉得闲不下来。”曹淑敏说。
在大学期间,曹淑敏就利用周末和寒暑假参加社团组织的各种公益活动。
“打扫卫生、上街擦洗IC卡电话机、义务为同学们缝补衣物,虽然都是些很简单的事情,但我做得很开心,觉得通过这些事情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曹淑敏说,她所学的专业是畜牧与兽医,所以在寒暑假,她就走进农村,下乡为农民们讲解养殖知识。“很受农民的欢迎,我也觉得自己所学在实践中得到了提高。”
如今带孩子一起参加公益
参加工作之后,尽管平时比较忙,但只要有时间,曹淑敏就会参加公益活动。
得知召陵区青年镇一所学校教学环境差,学校缺少图书,曹淑敏购买了图书,带着儿子一起将图书送到了学校。
“看到孩子们拿到图书后如饥似渴阅读时,我心里很满足。”曹淑敏说,“而且我觉得带上儿子一起参加活动,对儿子也是一种教育。对他来说,看似寻常的书籍,在农村孩子那里可能是稀有物品,教育儿子懂得珍惜。”
公益活动能丰富精神生活
每次参加完公益活动,曹淑敏都会将活动内容及自己的感受和收获分享给家人和朋友。在曹淑敏看来,这也是在传递正能量。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去福利院,从进门以后,眼泪就止不住,看到那里的孩子没有父母的陪伴,特别心疼。回去之后,我就告诉家人们,幸福来之不易,大家要珍惜当下的生活。”曹淑敏说。
通过参加公益活动,曹淑敏丰富了自己的精神生活。“通过帮助别人,除了给别人带动温暖,自己也收获了感动,得到了充实。所以,我会坚持把公益活动做下去。”曹淑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