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姚晓晓
又是一年清明时。每年清明期间,人们都要通过扫墓的方式,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悼念。随着文明祭扫观念越发深入人心,带着鲜花去扫墓成了祭扫新风尚。今年我市文明祭扫情况如何?4月2日上午,记者进行了采访。
鲜花生意火
当天上午8点30分,记者来到邙山路的金山公墓。一进入邙山路,就看到不少商家在售卖鲜花,他们将白菊花、黄菊花、马蹄莲等一束束清香淡雅的鲜花摆在摊位前,供人们挑选。
记者注意到,在数十家售卖祭扫用品的摊位前,仅有一家还卖有传统的烧纸和纸钱,其余则都是以鲜花为主。“现在都提倡文明祭祀,买传统纸钱的人越来越少,所以今年我们也改售鲜花。”商贩陈先生告诉记者,鲜花的价格在5元到20元不等,白菊花和黄菊花卖得最好。
市区各鲜花店也都推出了祭扫专用的花篮。在市区建设路经营花店的王女士告诉记者,最近一周店里订花篮的特别多,“现在人们对花束的要求越来越高,一般都是订的白玫瑰、菊花、康乃馨等做成的小花篮。提前一天订,第二天一早来取,每天都能卖20多个。”
纸钱换鲜花
记者在金山公墓附近看到,宣传文明祭扫的标语不仅随处可见,在公墓入口处还搭建了一个“提倡文明祭祀 纸钱换鲜花”的志愿服务区。如果有市民携带纸钱入内,则可以用纸钱免费换取一束鲜花进入园内。
“有烧纸吗?”“没有,现在都是文明祭祀,这里有免费的鲜花,你可以拿。”在门口的志愿服务区,不时有市民前来领取鲜花。
金山公墓的工作人员朱女士告诉记者,随着市民观念的转变,现在已经没有携带鞭炮进入园内的了,连电子鞭炮都很少,大多都是携带鲜花、水果入内。
“纸钱换鲜花,一方面可以倡导文明祭祀,另一方面也是在给市民做一个提醒,让他们以后来祭祀时不要携带烧纸、纸钱等。”朱女士告诉记者,园内除了提供“纸钱换鲜花”的服务,还提倡市民用献一束花、敬一杯酒、植一棵树、清扫墓碑等方式寄托哀思,营造文明祭祀的社会氛围。
大家都支持
在金山公墓园区内,记者看到文明祭扫蔚然成风,很多市民在墓前放上一束鲜花、一个果盘来寄托哀思。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市民也普遍接受了这样绿色文明的祭扫方式。前来祭扫的魏先生手捧一束鲜花告诉记者:“前些年清明节祭扫是放鞭炮、烧纸钱,每年来祭扫都是烟熏火燎睁不开眼睛。现在不放鞭炮了,烧纸钱的也少了,大家都用鲜花了,我们家也跟着潮流走,这样确实更低碳、更环保”。
还有一些家庭祭扫完后,会拿出老照片开追思会,翻看逝去亲人的照片,向小辈们讲述以往的故事,来纪念亲人。“文明祭扫挺好的,不污染环境,而且也杜绝了一些安全隐患,我们都很支持。”市民康女士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