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博览天下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9年4月10日 星期

清代女科学家王贞仪名震国外
不到30岁在天文、数学等领域都有所成就,国内却很少人了解她
相关微博截图及其引用的外文书籍中王贞仪的画像。
王贞仪画像
外文书《数学的力量》封面。

生活在清代、年轻有为的女性科学家,不到30岁在天文、数学等多个领域都有所成就——你能猜到她是哪位学霸吗?

她就是清代天文学家、数学家王贞仪。

近日,@天文博物馆在微博上分享的关于王贞仪的内容引起关注。事实上,大多数中国人似乎对王贞仪没什么印象,但她却备受西方人推崇,还被画成了画表示纪念。那么,王贞仪究竟是怎样一名女子呢? 综合新华每日电讯、科技日报

【其人】 文武双全的大才女

王贞仪,安徽天长人,出生于1768年。她的父亲是清代学者王锡琛,精通医学,祖父是知府,精通数学,写过好多本数学相关的书。

11岁起,王贞仪在祖父当官的宣化府生活了5年。祖父家中藏书非常多,其中有一些还是张衡、祖冲之等著名科学家的书。在那里,王贞仪走进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她喜欢看天文学的书,还在祖父影响之下学习数学。

16岁时,父亲带着她开始游学,增长见闻。她还写下直抒雄心壮志的诗文:足行万里书万卷,尝拟雄心胜丈夫。18岁时,王贞仪和家人定居南京,已到待嫁年龄却无心恋爱继续搞科研。

25岁时,王贞仪结识了一名叫詹枚的青年并与其结婚。她在操持家务的同时继续从事天文学、数学等方面的研究。29岁时因病去世。

王贞仪的一生相当短暂,但她走过的29年可以说是相当高效,她不仅在女性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的环境中自学了天文学、数学、医学和地理等科目,同时在诗词创作,甚至骑马、射箭、武术方面也毫不含糊,活脱脱一个文武双全的大才女。

这位学霸一边做着科研,一边还写了很多书,大多是天文、数学方面的,据传有64卷之多。最出名的著作是天文学方面的《月食解》,讲述的是月食方面的知识。不过,因为王贞仪在世时成就并不受人重视,所以许多手稿没有保存下来,后来渐渐失传,留下的书籍只是很小一部分。

【成就】 用吊灯书桌和镜子模拟月食形成过程

定居南京后,在一个除夕夜,和家人吃过团年饭后,王贞仪拿着一面镜子来到书桌前,就着房梁上的吊灯,她开始模拟月食形成的过程。她把吊灯当作太阳,书桌看作地球,镜子当成月亮,不断变化三者的相对位置,她躲在阴影里,思考月食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这种办法现在看上去显得有点简陋,但在那个科学并不发达的时代,这已经是个相当不错的模拟实验了。况且在清代要研究天文,不要说是女性,就是民间男性学习天文也是被禁止的,只能是朝廷里类似“钦天监”的专职机构才被允许观天象。

所阐述的月食理论与现代天文学一致

王贞仪也十分推崇张衡对月食成因的解释。搭配着从书里读来的理论知识和自己多次的模拟实验,她终于弄清楚了日食、月食的形成原理。 随即写下了《月食解》,把研究成果记录了下来。

在《月食解》中,她说太阳照耀着月亮,我们看到的月亮才有光。人们从地球上看月亮,只有十五能看到望(满月),初一才能看到朔(月隐)。她所阐述的月食理论,和现代天文学的认识完全一致,这在当时是多么难得的事情。

在天文方面,她写下过很多书,除了《月食解》,流传下来比较出名的还有《经星辩》《黄赤二道解》《地圆论》《地球比九重天论》等。

数学成就在科普还有文学作品传世

在数学领域,她的成就集中在科普方面。王贞仪觉得数学科普要简单易懂,还特别重视唤起人们对数学重要性的认知。在她的著作《象数窥余》的序言里有一句话可以窥见她做数学科普的初心:“务求其理众晓,且简直明晰。”于是,她阅读了中国古代数学的著作,学习从西洋传入中国的“筹算法”,之后写下了《勾股三角解》《历算简存》《筹算易知》《象数窥余》等科普书。

在文学方面,她写过很多诗歌,留传下来的有《德风停诗钞》《德风亭集》等作品。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