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人文沙澧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9年4月22日 星期

丹青映芳华 翰墨传雅韵
我市女书画家群体写意
女书画家和书画爱好者进行交流学习。

□文/图 本报记者 齐 放

实 习 生 李博昊

4月21日,记者来到郾城区美术馆,来自我市各行各业的15位女书画家的70余幅优秀作品正清雅绽放,向广大市民奉上一场艺术盛宴,也让人们看到我市女书画家群体的魅力和能量。

书画作品感染参观者

看画作,牡丹雍容华贵,菊花清丽娟秀,山峰层峦叠嶂,江河雄浑奔腾,田野丰收在望,人物栩栩如生;看书法,草书狂放自如,楷书端庄大气,隶书柔美典雅……观览一幅幅作品,女书画家以独特的视角、细腻的笔法,记录自己的感受,将丰富的情感投注在作品中,将自然和人性之美传递给更多人。在展馆里,带女儿来参观的市民邹先生说:“上中学的女儿很喜欢书画,但平时很少能接触到大家作品。这个展览的作品很有水准,孩子深受启发。”许多市民认为,这一幅幅精美的书画作品主题鲜明、各具特色,展现了我市女性的高雅素养。女书画家们以全方位多元化的创作题材和绘画风格,描绘美好生活,用不同视角发现美,将自己的所见、所感呈现在画卷上,抒写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展现了我市女性在各行各业开拓进取、拼搏奉献的靓丽风采。

成就来自热爱和勤奋

在郾城区美术馆二楼书法研习室,54岁的张凤华正一丝不苟地练习小楷。她的楷书端庄秀丽,一笔一画尽显功力。

“我从2016年开始练习书法。”张凤华告诉记者,她退休后,因为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就到郾城区美术馆报名学书法。自从练习书法后,她能坐下来了,心里也更安静了,字越练越顺手、越写越漂亮,赢得书法班学员们的一致夸奖。

在展出的书画作品中,潘淑亚的作品尤为令人注目。她的小楷如美玉之蕴璞、明珠之含蚌,温婉清丽,浑然天成。“我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就在父亲的要求下,每晚临《玄秘塔》一张。”潘淑亚说,有一年春节放假回乡,她写的春联往自家门口一贴,在村里引起不小的轰动。后来潘淑亚成为一名教师,嫁给了同样喜欢书法的丈夫。他用行书写《喜雨亭记》,她就在水纹纸上抄《定风波》词。多年的坚守与追求,潘淑亚和丈夫在书法艺术上各有突破。

郾城区美术馆副馆长潘迎军告诉记者,如今,越来越多不同年龄段的女性加入书画创作群体。她们练习书画没有功利目的,只是为了追求高质量、优雅的生活,通过提升自己,实现人生追求。也正因为如此,她们的内心是宁静纯洁的,才能不为世俗所烦扰,更易在书画方面取得一定造诣。

女书画家群体不断壮大

“女书画家作为我市艺术创作群体不可缺少的部分,近些年在不断的创作实践中成长为一支鲜活而有力量的队伍。她们当中既有荣誉加身的资深画家,也有出类拔萃的美术新秀,是我市美术界非常活跃的力量。她们沉潜于艺术创作,作品充满细腻柔软的特质及女性画家特有的艺术表达,于实践中探触灵魂。”市美术家协会主席韩慧珺说。

据介绍,目前我市有女书画家300人左右,而且每年都在递增。她们一部分是活跃在大中小学校的美术教师,一部分是老干部大学的学员,经过多年默默无闻的耕耘,成长为相当有实力的书画家。

为了壮大文艺队伍,近年来市美术家协会不定期邀请省内外著名画家和专家教授来漯举办专题讲学培训与作品点评活动,组织画家到外地参观学习,每年都举办多次画展,举办赛事进行观摩、交流和提高,为青年画家的进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我们一直在鼓励年轻人成长成才,创作出更多精品力作,讲好漯河故事,塑造好漯河形象,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文化支撑。随着我市女书画家群体的不断壮大,她们必将用才艺和精美的作品,为建设美丽漯河增添绚丽的时代色彩。”韩慧珺说。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