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本地社会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9年4月24日 星期

师生携手剪出《开国大典》

剪纸作品《开国大典》。本报记者 杨 光 摄

本报讯(记者 杨 光 实习生 李 潘)气势恢宏的场景,精细入微的刻画,立体感十足的造型,栩栩如生地再现70年前的开国大典。4月23日,历经三个多月的努力,陈明杰和他的学生们创作的大型单层剪纸作品《开国大典》终于完成了。这件作品长约8米、高约2.2米,由20人合力创作。创作目的是庆祝新中国70华诞和五四运动100周年。

用剪纸展现开国大典盛况

4月22日晚,漯河职业技术学院七号教学楼的两间教室灯火通明。一间教室里,十几位同学趴在桌子上,拿着刻刀,在设计好的纹路上认真地刻画。另一间教室里,几位同学一手拿烙铁一手拿刻刀,对已经粘贴好的部分进行修整,熨烫平整。

记者看到,“天安门城楼”已经制作完毕。仔细欣赏这即将完成的作品,人物、建筑、雕塑等华美元素,经过精心的排列组合,最终形成造型多样、气势恢宏的图案。

4月23日早上,这件长约8米、高约2.2米的大型剪纸作品《开国大典》终于完成。红色的剪纸作品装裱在白色宣纸上。雄伟的天安门城楼是主体造型。城楼上的雕梁画柱、菱花隔扇门,衬托着67位主体人物,不仅立体感十足,每一位人物的刻画也非常生动,形神兼备。左边雄伟的华表使构图变得活跃,上方天空的烟花造型不仅让画面饱满,还与城楼下方一排雍容华贵的牡丹遥相呼应。70年前开国大典的宏伟壮阔场面,在大家眼前慢慢浮现并生动起来。

陈明杰告诉记者,从构思到制作完成,他带着19名同学创作了三个多月,基本达到了设想的效果。

庆祝新中国70华诞

制作这样一件大型剪纸作品,陈明杰和他的学生们可谓殚精竭虑。

“今年是新中国70华诞,也是五四运动100周年,我们早早就想着制作一件剪纸作品来庆祝。”陈明杰说,天安门城楼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还是我国传统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大家就想以开国大典为题进行创作。

为了追求真实,陈明杰除了翻阅资料,还跑到北京天安门城楼前仔细观察。为了达到人物群像的形神兼备,他耐心勾画图案,甚至画了不少素描稿。

用时一个月定稿后,陈明杰又带领大家给纸上色,将设计稿放大,交给每一位参与的同学进行刻制。这是最困难的一步。“一有时间,学生们就到工作室刻纸。这个工作非常枯燥,眼睛看得久了都开始发红,手都不听使唤。”陈明杰告诉记者,在最后阶段,大家都特别兴奋。4月23日早上,作品最终完成的时刻,所有人都忘了疲倦,不少人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陈明杰告诉记者,这件作品将进行公开展示。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