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本版新闻列表
 
2019年5月9日 星期
我市开展“春风”专项救助行动
救助站35名滞留人员找到家

见到走失多年的儿子,小久的母亲号啕大哭。
小珠父亲背着女儿回家。
小久的嫂子向救助站工作人员送锦旗。

□文/图 本报记者 杨 光

实 习 生 李 潘

5月8日上午,平顶山市鲁山县张官营镇紫金城村,看到消失6年的儿子小久(化名)后,小久的母亲哭成了泪人。42岁的小久患有智力障碍,2013年走失后被漯河市救助站救助。

此外,鲁山县张官营镇东张庄村的小珠(化名),当天和小久一同被送回家。31岁的小珠患有精神疾病,已经在漯河市救助站托养点滞留多年。

他们两人都是我市今年“春风”专项救助行动中,通过科技手段确认了身份的救助站滞留人员。在此次行动中,共有35人身份得到确认,目前他们陆续被送回家中。

走失儿子返家 母亲号啕大哭

上午10点半,平顶山市鲁山县张官营镇紫金城村村口围满了人。看到漯河市救助站的车开过来,人群开始向前移动,车刚停稳,大家就围在车窗前,有人喊:“回来了,小久回来了。”

工作人员打开车门,小久走下车,71岁的老母亲一把抱住他的胳膊,号啕大哭:“儿啊,你可回来了,这些年想死妈了。”

村口有人放起了鞭炮,小久的嫂子拿着糖,发给前来道贺的村民们。大家吃着糖,兴高采烈地陪着一家人往家走。

小久家的院子里已经站满了人。几年没有回家,家里旧房子已经翻新,小久来回看着,脸上不时露出笑容。

“小久,还认识我不?”村民王女士上来拉着小久的手问。“你是嫂子吧。”想了半天,小久终于回答出来。“还真没有忘。”大家齐声鼓掌,纷纷和他相认。“外出这些年,变白了,也吃胖了,手上连个茧子也没有,看来是没有受苦。”王女士感叹着说,小久虽然有智力障碍,但人很老实,也有力气,经常帮邻里干活。因此这次得知小久回来了,在家的村民都来道贺。

小久的舅舅告诉记者,小久2013年下半年去邻村赶会时走失,一直没有音讯。前几年小久的父亲也因病去世了,小久如今能够回家,多亏漯河市救助站的收留和照顾。

紫金城村村干部告诉记者,小久家里条件不好,收入不高,得知他被找到,已经开始帮他申办低保。

女儿走失7年终回家

当天,和小久一起被送回家的,还有鲁山县张官营镇东张庄村的小珠。

当天上午,小珠的父亲和母亲一直在家门口左顾右盼,等着漯河市救助站的救助车赶来。

看到女儿后,小珠的父亲的眼泪就开始在眼眶里打转,但女儿却并不和他们相认。小珠父母劝说了十多分钟,小珠也不下车,于是小珠父亲将女儿背下了车,可小珠的情绪却很不稳定。“这么多年了,还是这样子。”看着女儿的情况,小珠父母难过得直流眼泪。

“8年前女儿去深圳打工,被朋友骗进传销窝点,经常挨打。我们得知后立即去找,最终把她带了回来,但女儿的精神却出现异常,一直在医院治疗。”小珠父亲告诉记者,7前的一天,女儿刚出院就从家中走失,家人四处寻找,也没有消息,都以为她可能不在这个世上了。没想到今天女儿终于回家了,十分感谢漯河市救助站。

35名滞留人员找到家

市救助站站长赵锦伟告诉记者,2013年10月,救助站工作人员接到群众反映后,在市区马路街附近对小久进行救助。当时他衣衫不整、精神状况较差,并且无法交流,一直在医院托养安置。

小珠是在2012年8月被救助站救助的,当时她精神恍惚,无法正常沟通。“我们把她送入医院接受治疗后,她说自己叫潘花,20岁,但我们通过户籍系统无法查到她的身份信息,于是又将她转入托养点安置。”赵锦伟告诉记者,在此期间,工作人员多次和她沟通,但均得不到有效的信息。

记者了解到,市救助站托养点内,像小久和小珠这样的长期滞留人员有近200名。这些人患有精神疾病或智力障碍,无法交流,核实不到身份信息。

今年3月,市民政局与相关单位配合,开展针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春风”专项救助行动,利用科技手段对滞留人员进行头像比对,逐一排查,得到最接近的比对结果后,再到实地进行核查。

最终,共有35名滞留人员的身份信息得到确认,目前这些滞留人员正陆续被送回家中。

天气预报

市气象局提供

今天

多云到晴

14℃~27℃

后天

多云,局部有阵雨

16℃~30℃

明天

晴到多云

14℃~30℃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