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东飞
拨打骚扰电话的营销客们为什么忽然青睐起“95”开头的电话号码了?因为“95”开头的常常是全国性呼叫中心的号码,比如各大银行的客服等均为95码号。用这种号码来拨打骚扰电话,自然会产生一种自抬身价的效应,可以防止用户直接拒绝接听。
呼叫中心号码有着比较高的申请门槛,比方说只能由公司申请,申请公司必须拥有呼叫中心许可证,并且公司的注册资金必须达到1000万元等。如果这套规定能够得到严格执行的话,那么合法使用95码号的必定是一些规模较大的被批准开展呼叫中心业务的公司,他们是不大可能来干那些拨打骚扰电话的下三滥的勾当的。然而,事实上这些看上去很高的门槛已经被“攻陷”了,因为“只要给钱就行”。
去年7月份,十三部门联合印发《综合整治骚扰电话专项行动方案》,决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为期一年半的综合整治骚扰电话专项行动。其中,对于95码号资质审查、资源使用等问题,都有着明确的规定。在这种高压态势之下,骚扰电话依然能够借助95码号兴风作浪、阴魂不散,果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了吗?其实,只有在监管和打击不到位的情况下,才会有骚扰电话如此胆肥如此嚣张的表现。
整治骚扰电话,对恶意骚扰民众者不能手软,同时还必须夯实连带责任。这个世界上,就怕认真两个字。从任何一起小小的民众举报入手,查查看到底是哪个号码在实施骚扰行为,这个号码是谁所拥有,又是谁帮助他违法违规获得了码号资源?一路追下来,一路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连带责任,该行政处罚的行政处罚,该追究刑责的追究刑责。让制度露出必要的牙齿,不安分者自然会收手。之后,才是机制层面的防范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