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花200~500元收购来的身份证就能帮诈骗团伙收取、洗白上百万元诈骗赃款;随意借出身份证竟能惹来涉案千万元官司……
近日,重庆市渝北区公安分局联合福建厦门警方打掉一网络诈骗犯罪团伙。犯罪嫌疑人通过收购来的身份证伪装身份行骗,用这些身份证办理大量银行卡,用来收取被诈骗人的钱财、洗白诈骗“黑金”。相关人士认为,透过这样一起典型网络诈骗案,可以清晰地看到买卖身份证信息给社会和他人带来的严重危害,折射出身份证管理和提高公民诚信意识的重要性。
案 件
今年2月,重庆渝北区公安分局联合福建厦门警方成功打掉一买卖身份证信息违法犯罪团伙,抓获主要犯罪嫌疑人3名,查获上百套身份证和银行卡。
经调查,从2018年12月起,该犯罪团伙主要犯罪嫌疑人罗某军、任某等人通过网络联系到境外一网络电信诈骗团伙,对方主要收购身份证信息和以此办理的银行卡,要求银行卡必须在3个月内真实有效,每套证件刨除成本纯利800元以上。因为这一生意比简单买卖身份证信息利润还要高,于是罗某军等人开始纠集社会闲散人员,瞄准进城务工人员群体收购身份证,向该团伙大量提供身份证信息和银行卡。
为了打消务工人员顾虑,罗某军等人大多利用老乡关系在外来务工人员中收购身份证,对外称之为“借”,给务工者的钱被称为感谢费。每收一张身份证他们会给予200~500元不等,约定使用期限3个月。罗某军等人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内就收购了数百张身份证,获利5万多元。
然而,一张200~500元就能收来的身份证却能帮助诈骗团伙收取、洗白数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诈骗“黑金”。公安部门查实,这一境外网络电信诈骗团伙一方面利用这些银行卡收取被诈骗人的钱,并把诈骗资金在大量银行卡间进行十分复杂的转进转出,试图“洗白”赃款,增加公安调查难度;另一方面利用真实的身份信息伪装自己,骗取被诈骗人的信任。失控后的小小一张身份证成为诈骗团伙大“帮凶”。
管理身份信息意识薄弱给违法犯罪提供了土壤
分 析
采访中记者发现,严重忽视身份信息重要性给犯罪分子得以大量买卖身份信息提供了社会土壤。
“身份证放着也是放着,借给老乡还能得到几百块钱,多好的事情啊。”“就是借给他一下,回头我可以挂失补办,对我没啥损失。”“用下我的身份证能有多大事?”……
重庆渝北区公安分局刑侦支队民警李宁宁说,这些回答在警方对涉案外来务工人员的询问中大量出现。很多人都是在自身利益受损或引发严重后果后,才意识到身份信息妥善管理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