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陶小敏 通讯员 李小亚 王世永)5月28日一大早,郾城区龙城镇孔沈邓村村民赵大梅穿上环卫工作服,拿着配发的簸箕和扫帚,开始清扫村里的大街小巷。“感谢政府的好政策,让俺在家门口就能挣工资了!”赵大梅说,通过参加村里设置的环卫保洁公益岗位,她每月都能拿到1000元的收入。
赵大梅今年55岁,是孔沈邓村的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长期患有慢性病,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丈夫孔幸福患有脑梗,儿子智力有问题,婆婆年迈体弱,家里的开支基本依靠几亩薄田维持。去年6月份,镇村干部帮她申请了环卫保洁的公益岗位,让她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
“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出去打工人家也不愿意要。现在我在村里当个环卫工,每月能领1000块钱的工资。”赵大梅开心地说,过去只能等政府救济,现在自己能靠劳动挣钱,觉得腰杆都比过去硬了,生活也越来越有奔头。
据了解,赵大梅只是郾城区众多享受到公益岗位好处的贫困群众之一。为扎实开展贫困劳动力就业援助全覆盖,郾城区对16~60周岁的贫困群众,有劳动能力,且家中有病人或者残疾人、年迈体衰老人等不能离家就业的,为其在村里开发治安巡逻、环卫保洁等公益岗位,确保不出家门就能实现稳定就业。同时,针对60岁以上的贫困人员,充分考虑其实际情况,专门开发一批林木看护、公共设施管护等特设公益岗位,确保应扶尽扶。
截至目前,郾城区全区已累计开发公益岗位635个,人社部门开发公益岗位411个,区扶贫办开发特设岗位224个。涉及脱贫攻坚任务的6个镇全部安置有扶贫公益岗位,仅龙城镇通过公益岗位实现就业的贫困户就有104户。
公益岗位让贫困群众主动参与到脱贫攻坚中,贫困户通过劳动增加收入,获得更多的满足感、成就感和幸福感,也增强了脱贫的稳定性和长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