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时评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9年5月29日 星期

监管部门拳头硬 商家才有敬畏心


□吴龙贵

广受关注的西安奔驰维权案有了新进展。5月27日,西安市高新区市场监管部门通报处理结果:西安利之星汽车有限公司被处罚款100万元,涉事的另一家公司提供“金融服务”涉嫌违法的行为已另案查处,梅赛德斯—奔驰(中国)公司涉嫌违法的行为,也已移送有管辖权的部门处理。(据新华社)

本案中,涉嫌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每个法人,从厂家到代理,再到贷款公司,一个都没放过。回想当时涉事4S店居高临下的倨傲嘴脸、不情不愿地应对方式,这样的结果无疑大快人心。但我们不能忘记,就在此事发生后不久,其他地方也有奔驰、宝马等4S店被曝出消费者维权难的事件。其他店呢?以后再有类似情况,又将如何呢?

包括本案在内的所有消费者维权事件中,比起商品的质量,商家的态度往往更令人愤慨。从以往经验来看,消费者维权难度不小、成本很高,而涉嫌侵权的商家被重罚的情况较少。正是这一现实,惯得某些商家忘了本分。

前不久,江苏省消保委和省市场监管局联合约谈19家汽车经营企业,背景正是近年来汽车消费投诉明显增多,仅去年投诉量就同比增长46.72%。然而在约谈会上,部分企业代表的发言,更像是品牌售后形象的宣传。这像是直面问题、痛定思痛的态度吗?对待监管部门尚且如此,对待消费者呢?这种“风气”,显然也不会仅存在于某个行业、某个省市。

商家的敬畏心不是等出来的,不是劝出来的,更不是求出来的,只能是管出来的。监管部门拳头硬,企业自然就学会了诚信经营;否则,它们不会“怕”监管部门,更加不会“怕”消费者。企业经营应当遵循哪些原则,对待消费者维权应当如何处理,法律法规写得清清楚楚,但消费者势单力薄,需要有监管部门撑腰,才更容易从商家那儿讨回公道。监管部门重视,商家才会把消费者当回事儿。

在汽车销售领域之外,消费维权的“坑”还很多,从家用电器售后,到网络服务、信息安全……要补上这些短板,总得有个过程,而这个过程,必然始于监管部门重拳出击、让法律“长出牙齿”。

这张100万元罚单,不能只是针对一次“公共舆情”的选择性重罚,要让人们相信,顶格罚款不是因为这件事受关注,而是因为涉事公司违法行为的严重性。当严肃、有力的处罚成为处理类似侵权事件的惯例,消费者才能有尊严地维权,某些企业才能真正学会敬畏消费者、敬畏中国市场和中国法律。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