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国内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9年5月29日 星期

透析致丙肝感染不少见


和甲肝、乙肝相比,丙肝并不为人熟知,中国直到1989年才确认丙肝病毒的存在。感染丙肝病毒后,患者症状较轻或无症状,但慢性化率高达60%至85%,容易发展成慢性丙肝患者,进而发展成肝硬化。

血液透析患者由于共用透析器材及接触密切,被认为是感染HCV的高危人群。有学者对1996年至2016年间国内发生的丙肝感染爆发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在发生的17起丙肝感染事件中,有10起皆因为血液透析。

血透病人院内感染丙肝事件此前亦有发生。2009年至2011年间,山西、安徽、河南、辽宁等地多家基层医院都被曝出血液透析病人感染丙肝事件。多起血透患者丙肝感染事件的调查报告均指出,这些医院在血透管理方面存在漏洞,或器械导管等医疗用具多次使用,或操作过程不规范,导致了院内丙肝的流行。

另外,丙肝病毒在透析过程中存在潜在感染的可能,即便院内感染控制良好,也很难保证不感染,血透患者应及时进行检查,建议每半年一次。

为了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2010年原卫生部公布的《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要求,携带乙肝、丙肝病毒、梅毒螺旋体及艾滋病病毒的患者应当分别在各自隔离透析治疗间或者隔离透析治疗区进行专机血液透析,治疗间或者治疗区、血液透析机相互不能混用。

我国是丙肝大国,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丙肝患病人数已超过一千万。但是丙肝有一个临床特点决定了它容易被忽视——丙肝临床表现不明显,没有症状,因此也被称为“沉默的丙肝”。也正因此,公众对其规范化治疗知之甚少,许多公众误认为丙肝是无需治疗或者无法根治的传染性疾病。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