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龙
买房装修几乎是每个家庭都要经历的大事。装修行业水非常深,暗藏许多陷阱,尤其是对于第一次装修的人来说,一时不察就会上当受骗。“经典套餐6.16万元”“每平方米只需799元”“8.8万元拎包入住”……现在,不少互联网家装公司都会打着“低价全包”的口号揽客,殊不知,看似低价的背后很可能有加价套路。(据中新网)
以媒体报道的家装行业猫腻为例,低价背后是擅自增项多收费,装修质量不合格或不符合约定,延期违约时赔付标准不清,合同中存在霸王条款等。一旦消费者遭遇其中潜规则与套路,往往会使自身的权益受损,乃至于美好的装修梦落空。具体来看,低价签约、中途加价的情况并不少见,故意用“低价”吸引消费者,后续再加价“回血”,无疑是在套路消费者。
家装行业乱象,于经营个体而言,能够得一时之利,但从长远来看,混于其中的猫腻不祛除,终归是“互害”局面。不仅是对消费者利益的侵害,更会导致行业形象受损。毕竟,家装生意看似是“一锤子”买卖,但企业的口碑与行业的口碑,也会影响着自家生意。从这个层面而言,祛除行业猫腻,关键是经营主体依法诚信经营。
从行业监管来看,国家在1996年就曾出台过《全国室内装饰行业管理暂行规定》,其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室内装饰行业管理,规范行业行为,维护行业共同利益,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但面临互联网新形势,亟待相关管理办法的与时俱进,通过规范企业经营活动,让互联网家装行业发展明朗起来。
同样,消费者防范意识不容缺失。中消协就提醒,在装修时,要选择正规家装公司,与家装公司签订合同时,内容要明确、详细、可操作,应标明家装涉及材料的品牌、型号等;为保障今后出现装修质量问题时能够顺利得以解决,消费者要与装修公司签订工程保修协议书,明确保修项目、保修期限等相关事宜。这样的提醒,关键是消费者要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