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谢晓龙)2019年是创建新一届全国双拥模范城考评年。日前,记者从全市创建工作大会上获悉,为确保我市成功创建新一届全国双拥模范城,按照《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创建命名管理办法》和《考评标准》,我市制订了创建实施方案,明确将重点抓好四项任务落实,广泛深入地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确保我市成功再创新一届全国双拥模范城。
加强宣传,营造浓厚双拥创建氛围。一是广泛开展国防教育和双拥光荣传统教育。全市大中小学、各级党校要普及国防和双拥教育内容,完善国防双拥教育课程,进一步增强广大军民的双拥意识。二是加强国防双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清明节、烈士纪念日期间组织开展悼念先烈活动,大力宣传革命先烈的光荣事迹,弘扬革命烈士的献身精神。三是加大双拥和国防教育宣传报道力度,进一步提高漯河双拥工作的知名度。四是加大室外宣传环境建设力度。丰富黄河路作为“市双拥路”、科教文化中心广场作为“市双拥广场”标志标牌和宣传内容,各高速站口、市内重要场所、交通要道口设置长期性宣传标牌,火车站、汽车站、公交站点、医院、公园等窗口单位完善更新军人军属优先优惠标志,进一步营造浓厚的双拥创建宣传环境。
夯实基础,完善双拥工作运行机制。一是加快推进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市、县(区)建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乡(镇、街道)、村(社区)建立退役军人服务站,实现有机构、有编制、有人员、有经费、有保障,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全员、专业规范的服务保障体系。二是调整双拥工作领导力量和工作机构。各县区、功能区要结合机构改革和人员职务变动情况,调整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及成员,5月底前,市、县两级双拥机构应落实专门编制、专职人员、专项经费、军地合署办公场所等双拥基础性工作要求。三是完善双拥工作制度。根据创建办法要求,坚持党委议军会议、军政座谈会议、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双拥联席会议等制度,推进双拥创建工作重点难点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落实政策,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一是完善抚恤优待资金预算拨付和发放机制。保障各类优抚资金按标准及时足额发放到位。二是完善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体系。确保各项医疗保障政策得到全面落实。三是按计划完成军队转业干部、军队离(退)休干部、无军籍职工和随军家属安置任务。及时发放未就业随军家属生活补贴。四是妥善安置退役士兵等重点安置对象。加强退役士兵、随军家属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提升就业竞争能力,完善退役士兵、随军家属在就业、创办实体、办理小额信贷和证照等方面优惠减免政策,积极为退役士兵创造宽松的就业环境。五是落实各项双拥优待政策。车站、医院、旅游景点等窗口单位认真执行上级有关优抚对象优待优惠的规定和措施,切实做到减免到位、优惠到位。军车在市内停车场所免费停放,残疾军人、现役军人免费乘坐市内公交车,现役军人、烈士子女入学入托享受优待,困难优抚对象子女入学给予减免救助。
互办实事,广泛开展双拥共建活动。一是切实帮助部队解决实际问题。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要积极协调解决好部队官兵面临的‘后路(转业安置)、后院(家属就业)、后代(子女入学)’现实困难”的指示要求,倾力解决军人的“三后”问题,想方设法帮助部队官兵解除后顾之忧。
积极支持部队完成战备执勤、训练演习、科研试验和抢险救灾等多样化军事任务,全方位做好保障工作。二是深入推进科技、教育、文化、法律、医疗等拥军活动。支持部队加强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培养新型军事人才,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巩固拓展和提升涉军维权“四心”活动成果,推进军人军属依法维权,保障军人军属合法权益。突出爱国拥军主题,做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广泛开展军民共建活动,互办实事好事,互相排忧解难。三是驻漯部队积极支援经济社会建设。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扎实做好定点扶贫工作,开展党建、教育、医疗等专项扶贫行动,助力脱贫目标如期实现。做好支援地方重点工程、生态文明建设、百城建设提质等工作。军地联合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文明创建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等活动,加强军警民联防联治,奋力参加抢险救灾和应急救援,为漯河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