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教育的意义是什么呢?《三字经》开篇明义:“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作者认为,人初生之时,本性是善良的,善良的本性彼此都很接近,只是因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习惯、性格的差异才越来越远。如果不及早接受良好的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三字经》把儒家的“性善论”作为教育理论的基础,突出了环境和教育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和决定性作用。
最为可贵的是《三字经》已经认识到,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共同配合;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教育。在教育中,父母首先负有首要责任:“养不教,父之过”。在《三字经》中,作者用了较大篇幅论述了家庭教育对儿童道德形成和发展的特殊作用和重要性。如:孟母“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强调教育不是父母或学校一方面的事情,只有二者合一才是良好的教育。其次,教师在教育中亦必须尽职尽责,不可松懈:“教不严,师之惰”,强调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教师没有把孩子教好就是教师失职。作为教师,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
再次,为人子、为人徒的学生就更应该潜心向学:“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理”,强调个人在学习中的作用,重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再者,社会环境对一个人成长是有着密切关系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着什么人就会受什么人的影响。“昔孟母,择邻处”,这就是著名的“孟母三迁”。讲的就是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现在我们提倡整体教育,也认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主张加强家园、家校联系,学工结合,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合一,形成一个教育的整体,多渠道、多角度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育,这也是对《三字经》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扬。(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