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本地视点
本版新闻列表
 
2019年5月31日 星期
5月31日是第32个“世界无烟日”
打造无烟环境 共创文明城市

老人自己吸烟,还让孙子帮着拿烟盒。
老人嘴里吸着烟,手里还准备好了下一根烟。
网吧内一边吸烟一边上网的市民。

5月31日,是第32个“世界无烟日”。今年“世界无烟日”的主题是“烟草和肺部健康”。如今许多人都知道烟草的危害,可是许多吸烟的人依然管不住自己而吞云吐雾。所以,控制吸烟不仅需要有关部门努力,也需要“烟民”自觉主动,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让烟草远离我们的生活。

□文/图 本报记者 齐 放

实 习 生 李博昊

吸烟成瘾,是一种慢性疾病

“吸烟有害健康”这句话大家都知晓,但吸烟究竟对健康有什么具体危害?很多人却不能完全准确回答出来。

市健康教育所所长张卫红向记者介绍,近两年“世界无烟日”的主题分别将烟草与心脏病、肺部健康连在一起,就是希望公众对烟草危害能有更加具体清晰的认识,让社会各界形成强烈的控烟共识。

吸烟对健康的危害有多大呢?市三院呼吸科主任谷旭红介绍说,吸烟者易患肺癌、口腔癌或喉癌致死的几率要比不吸烟的人大14倍;其易患食道癌致死的几率比不吸烟的人大4倍;死于膀胱癌、心脏病的几率要大两倍。吸烟是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主要原因,而慢性肺部疾病本身,也增加了得肺炎及心脏病的危险,并且吸烟也增加了高血压的危险。

谷旭红进一步指出,吸烟的危害可不仅仅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肺部疾病,而是损害身体的每一个器官,导致的癌症也几乎遍布全身。更为严重的是,周围的人呼吸了被吸烟者污染的空气后,身体健康也会受到损害,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吸二手烟”,还有烟雾附着在衣物、头发、皮肤上的有害残留物而导致的“吸三手烟”这类波及面更广的危害。

即便如此,一些“老烟民”仍然对此视而不见,认为吸烟就是个习惯或喜好,只要自己和家人身体没出问题,就不用戒掉。实际上,世界卫生组织已明确指出,烟草依赖是一种慢性成瘾性疾病,嗜烟者实际上是慢性病人,因为尼古丁依赖对人体健康的侵蚀是慢性的、累积性的。

烟瘾为啥不好戒

吸烟有害,可是我们看到,身边的许多人还在吸。其实,许多吸烟的人可能都有过痛苦的戒烟经历,大多数最终以失败告终。那么,为什么烟瘾不好戒掉呢?

资料显示,香烟中的尼古丁是一种神经毒素,主要侵害人的神经系统。一些吸烟者在主观上感觉吸烟可以解除疲劳、振作精神等,这是神经系统的一过性兴奋,实际上是尼古丁引起的欣快感。兴奋后的神经系统随即出现抑制。所以,吸烟后神经肌肉反应的灵敏度和精确度均下降。国外一心理研究机构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吸烟者的智力效能比不吸烟者减低10.6%。

而突然停吸或减少吸烟,24小时内至少会有下列种种不适的症状,诸如:渴望吸烟、烦躁、忧郁、精神难以集中、不安定、头痛、昏昏欲睡、胃肠功能失调。这就是烟瘾的症状。

“烟民往往都有烟瘾,这主要是尼古丁长期作用的结果。”张卫红向记者介绍,尼古丁就像其他麻醉剂一样,刚开始吸食时并不适应,会引起胸闷、恶心、头晕等不适,但如果吸烟时间久了,血液中的尼古丁达到一定浓度,反复刺激大脑并使各器官产生对尼古丁的依赖性,此时烟瘾就缠身了。若停止吸烟,会暂时出现烦躁、失眠、厌食等所谓的“戒断症状”,加上很多吸烟者对烟草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依赖,认为吸烟可以提神、解闷、消除疲劳等,所以烟瘾越来越大,欲罢不能。

戒烟考验一个人的毅力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戒掉香烟的诱惑呢?“戒烟的根本动力来源于一个人的高度自觉性和理性认识。所以,戒烟考验着一个人的毅力。”张卫红说,有烟瘾的市民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戒烟方法:

直接戒断法。这种方法就是选择一个日子,从那一天起完全停止吸烟。研究表明,这种方法戒断的成功率最高,是戒烟的首选方法。需要认识到的是,这种方法可能会有强烈的“戒断症状”,如情绪低落、失眠、易怒和焦虑等。

逐渐减量法。减少每日吸烟量,直至完全戒掉。在减量的最后一天,一般建议在第7天,可选择直接戒断,进而做到完全停止吸烟。

制订一个戒烟计划,能够帮戒烟者更好地戒烟。比如在日历上选择一天开始戒烟,并标注每天的减量标准,严格按照计划执行,再把之后每一个没有吸烟的日子都醒目地标出来,这样也可以帮助减少复吸可能。

延迟法。每天延迟开始吸烟的时间,直至彻底停止吸烟。比如把每天的第一支烟推迟2小时。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这种方法,必须选择一天来彻底停止吸烟,一般也建议在第7天。延迟法与逐渐减量法一样,可以通过制订计划并在日历上标注来辅助进行。

尼古丁替代法。这种方法可以跟行为疗法一起用,使用尼古丁替代品,如尼古丁的贴片、口香糖、喷鼻剂等。每种尼古丁替代的剂量逐渐减少,直到不需要为止,它不仅可以减轻戒断症状,还能降低复吸率,提高戒烟成功率。

药物戒烟法。盐酸安非他酮是目前我国批准使用的戒烟处方药之一。该药不含尼古丁,却能缓解戒断症状和吸烟渴求。

电子烟的危害可能更大

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一些电子烟,美其名曰是香烟的完美替代品,不损害身体。

“电子烟的宣传有误导性,其实电子烟并不比传统香烟危害小。”张卫红说,2014年,世卫组织曾发布报告指出,电子烟同样含有尼古丁、甲醛等有害化合物,某些品牌的电子烟产品还会释放致癌元素,相比传统香烟对身体损害更大。

研究表明,电子烟烟雾中含有香精,挥发性成分近30种,其中丙二醇、烟碱、麦思明和甘油为共性成分。丙二醇和甘油是电子烟液雾化剂,占烟液的80%~90%,麦思明来源于烟叶,结构类似于烟碱,是提纯烟碱的副产物,烟碱则是为了满足吸烟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丙二醇是公认的安全食品添加剂,但是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简称)强调“可食用并不等于可吸入”,吸入可以短时间内刺激呼吸道,长期反复吸入对人体有何种影响不得而知。

烟碱添加是为了提供尼古丁,满足消费者对尼古丁的需求。然而电子烟雾化后人体实际吸入的烟碱含量一般高于厂家标注含量,也可能高于普通香烟。尼古丁香味成分释放不均匀,不少使用者会出现口中异味,头晕等症状。

“根据资料显示,电子烟会抑制人类免疫系统,显著增加心血管风险,引发心脏病。吸食电子烟会出现呼吸阻力增加,可能造成肺部损伤,烟液接触雾化器加热装置而产生的羰基化合物(甲醛、乙醛、丙烯醛、乙二醛)还可能导致多种癌症。”张卫红说,“如果不想受到香烟和电子烟的伤害,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彻底戒烟。”

控制吸烟 我们在行动

控制吸烟既需要卫生部门坚持不懈努力,也需要全社会的理解、参与和支持。近年来,我市各级卫生健康部门、爱卫会各成员单位动员各方力量,通过推进“无烟单位”创建,积极开展控烟工作,努力创建无烟环境,倡导无烟生活。

如今,在医院、商场、影院、办事大厅等公共场所,大家仔细观察,会发现张贴有许多禁止吸烟的提示。在一些单位,无论大楼走廊还是办公桌上,也有醒目的禁止吸烟提示。办事不让烟,已经成为许多单位约定俗成的规矩。这些变化,得益于我市近年来多部门的不断强化控烟。

市爱卫办主任孙海武告诉记者,控烟工作是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国家卫生城市标准(2014版)》中明确指出要深入开展禁烟、控烟宣传活动。市爱卫办先后组织制定了《漯河市禁止吸烟警语和标志制作标准与张贴规范》《漯河市爱卫会关于印发漯河市无烟单位评审与管理办法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要求全市各单位及公共场所均要设置规范、醒目的禁烟提示,并规范了“无烟单位”的创建标准,鼓励全市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创建“无烟单位”,有力的推动了控烟工作的开展。

据了解,自2014年开始,我市组织各县区各单位严格按照《漯河市无烟单位评审与管理办法》,积极开展“无烟单位”创建工作,通过各单位主动申报、县区爱卫办初审后,由市爱卫办组织考核组,对每年届满和新申报的“无烟单位”进行评审和复核验收。截至2018年年底,全市共创建“无烟单位”266个。市爱卫办通过无烟单位管理的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有力推动了我市无烟环境的形成,巩固了我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