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APP到底可以索取哪些权限?记者通过查阅某Android论坛发现,Android各类权限接近40个,被列入“危险权限”达24个,包含日历、相机、通讯录、定位、麦克风、传感器、短信、内存等。
值得注意的是:上榜的每个危险权限都属于一个权限组,用户一旦同意授权,那么该权限组中其他权限也将同时被授权。这也就意味着,如果用户通过了“通讯录”授权,那么“通讯录”权限组的其他权限——读取通讯录、写入通讯录、得到账号——都将同时被授权。
DCCI互联网数据研究中心联合腾讯社会研究院发布的《网络隐私安全及网络欺诈行为研究分析报告(2018年)》显示:2018年上半年Android端获取隐私权限的手机APP占比相较于2017年下半年提高1.4%,达到99.9%,几乎所有的Android端手机APP都会获取隐私权限。iOS端获取手机隐私权限的APP比例呈上升趋势,2018年上半年iOS端获取手机隐私权限的APP比例已达到93.8%。在现实中,一部分移动开发者在申请获取手机权限时采用的是“多多益善”原则,甚至个别移动开发者为追求短期利益,存在售卖用户隐私信息的行为,造成大量用户隐私信息泄露。
记者调查发现,通过APP授权获取利益的情况确实存在。一部分通过大数据买卖;还有一部分是直接变现的收入。
“安卓开发者账号”的一位群友向记者透露,“目前市面上最值钱的是贷款数据,可以通过贷超APP获取,一条信息至少五毛以上”。
“安卓开发者账号”的另一位群友则向记者吐槽了自己因为“授权”中招的经历。“下载了某软件以后,短信一直发,各种扣费”。他向记者展示,目前该软件在某用户量最多的Android APP商店上依旧可以下载,下载量已逾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