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电商年中促销已经火药味十足,各大电商平台纷纷推出花式打折促销活动,时刻都在刺激着消费者的购物欲望。网络购物虽然方便了消费,但还是存在一些商家缺少诚信而出现货不对板、价实不符、假冒伪劣等问题。记者梳理一些常见套路整理成“剁手”防骗指南,提醒广大消费者理性购物。
常见套路如下:
1.预售商品不能退换
消费者们在网上选购预售商品时,最好点开细则仔细阅读,或提前咨询店家是否能退换商品。如果店家严格按照“预售规定”中的条款来执行,慎重考虑可能面临的后果,然后做出适合自己的决定,千万别只图便宜,上了商家的“套”。
2.先涨价后降价,虚标原价
在“6·18”电商大促期间,消费者需擦亮眼睛,货比三家,对于心仪商品,关注平时销售价格,与促销价格进行对比,是否存在真正的实惠,以防落入商家的价格陷阱。对于商家先涨后降等行为,积极向平台和监管部门举报。
3.部分消费金融高利息没有发票
目前,多数平台的消费金融服务对于手续费部分并不提供发票服务,对于一些公司采购行为需要发票的用户需谨慎使用。此外,开通并使用多个平台的消费金融服务容易造成忘记还款,影响个人信用。因此,消费者们在进行分期付款或进行“预先消费”时,一定要仔细看清条约中的每一款条例,若遇到没有明确标示具体还款金额的平台时,请务必三思!
4.低价拼团或藏“猫腻”
社交拼团往往打着熟人经济、亲情友情牌,让很多消费者深陷其中,但部分拼团平台也充斥着质量差、以次充好、服务差的问题。由于一般购物金额不大,出现质量差、服务差等问题,消费者往往不会积极维权。
“6·18”期间,参与拼团购物尤其小心几类陷阱。一元拼大奖,实为抽奖的陷阱:消费者参与一元拼大奖,支付一元购才发现实为抽奖活动,这一般是商家骗取下载量的惯用手法;低价拼团实为获取用户隐私信息:很多低价拼团活动当你支付下单后,几天后商家告知拼团不成功,但下单所填写的个人信息,可能就被商家获取并且被贩卖;虚假拼团链接:小心朋友圈等社交软件分享的各类拼团链接,有些可能带有木马病毒。
5.谨防“消费返利”陷阱
除电商平台外,一些不法分子也打起了“红包”的主意,部分不法分子利用微信、QQ等社交工具,发布红包恶意链接,窃取用户个人信息甚至偷走用户的账户资金。需要个人信息的红包不要碰、分享链接可抢红包不要信、与好友共抢的红包需谨慎、高额红包不可信、拆红包要求输密码是诈骗。
据《天府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