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 用一代人时间培养垃圾分类
在瑞典,现在瑞典人对自己给垃圾细致分类的做法引以为傲。其实,瑞典推广和培养国民垃圾分类也用了“一代人的时间”。政府对先是把这个概念引入学校,教育孩子们如何垃圾分类,再由孩子们回家后告诉大人。
家家户户都在厨房的水池下或抽屉中放置不同的垃圾收纳容器,分别收集玻璃瓶、金属、纸张、塑料和厨房垃圾等;每条街边都设有不同分类的大垃圾箱,每家附近都有一个垃圾回收中心,专门收集分类后的垃圾。
吃完饭后,居民把吃剩的食物放进食物垃圾纸袋,然后把这些纸袋扔进食物垃圾箱里。更为先进的是,有些居民的厨房水槽里还装有食物垃圾粉碎机,垃圾可被搅碎后直接冲到地下水桶,再由垃圾运输车直接送往沼气场。
德国:
垃圾分类似科学实验
得益于如科学实验般精确的垃圾分类法,如今德国已废弃了垃圾填埋法,其垃圾回收利用率高达62%,在欧盟处于领先地位。
对于不少初来德国者而言,垃圾分类着实让人头疼。比如,会对着四个瓶子发愁——葡萄酒瓶、啤酒瓶、果汁瓶、矿泉水瓶,它们都是瓶子,却有不同归宿。按照相关法规,葡萄酒瓶要扔到特定垃圾桶中;啤酒瓶可送到指定地点回收;果汁瓶要当作塑料包装垃圾处理;带有回收标志的矿泉水瓶则属于可回收垃圾。
德国的生活垃圾可分为四类:日常生活类垃圾、塑料包装类垃圾、纸类垃圾、生物垃圾,但实际操作中并不是一分为四那么简单。比如,玻璃瓶和电子类垃圾需要单独处理;纸巾属于生物类垃圾而非纸类;灯泡、酒杯、茶杯和玻璃瓶子不能扔到同一个垃圾桶。
美国:
“3R”原则效益多
在美国,人们熟知所谓“3R”原则,即:减少(Reduce)、再利用(Reuse)、回收(Recycle)。除了做好垃圾分类,在美国,还有很多垃圾不能随意丢弃。
要扔旧家具,至少提前一天与指定收取机构电话预约回收日期,届时将旧家具放在家门前,会有专人收取。要扔电子产品,需送到专门回收中心,或预约专人上门回收。要扔电池等有害废物,可以上网找到离家最近的回收点,有时还能从中得到返现,比如每加仑废机油可获得40美分。
据统计,2011年美国废料回收再生原料超过1.35亿吨,相关产业提供了46万个工作岗位,产生综合经济效益870亿美元。
韩国: 垃圾“减肥”靠收费
韩国厨余垃圾排放量非常大,每年处理厨余垃圾的花费高达8000亿韩元。韩国从2005年起实行厨余垃圾和一般垃圾分类处理。2010年,一些地方开始对食物垃圾按量收费。
不少主妇为节省垃圾处理费,会先把垃圾中的水漏干再放入袋中。另外,在韩国,盛放厨余垃圾的垃圾袋需居民自行购买。这些成本因素刺激了韩国人为垃圾“减肥”的积极性。此外,韩国市政管理当局对扔垃圾的时间也有严格规定。若没有使用规定的袋子,或不按规定时间扔垃圾,居民将被处以100万韩元以下的罚款。
墨西哥:收编拾荒者
墨西哥城日产垃圾1.27万吨,这对城市垃圾处理能力提出了挑战。一方面,墨西哥正努力提高垃圾回收转化率,以尽早结束填埋处理垃圾的做法;另一方面,垃圾分类后如何解决拾荒者的生计也十分重要。
鉴于墨西哥城有众多靠回收垃圾为生者,目前政府推动垃圾分类时,也将这些人编入垃圾回收体系。通过相关措施,每天可再利用垃圾约3000吨。
目前,墨西哥已利用垃圾生产出电能和天然气等能源,还生产出了水泥等建筑材料。
垃圾分类,任重而道远,但长久以往,将会为我们带来无尽的好处。只要我们每一个人承担起责任,将垃圾分类落到实处,也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日本:垃圾分类到极致
在日本一些地方,扔一个塑料瓶至少要分三步:去瓶盖儿,去商标包装纸,投入“资源垃圾”箱。日本人处理垃圾分类之细由此可见一斑。
日本不同街道和地区的垃圾分类规定不尽相同。如东京都涩谷区2013年起规定,垃圾分为四大类: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粗大垃圾、资源垃圾。每一类还会细分为若干子项目,比如:长度小于50厘米的树枝方可归为“可燃垃圾”。
管理严格、细致,加之民众高度自觉,使日本垃圾分类领先世界。在日本,相关部门会对怎么扔垃圾、何时扔垃圾、到哪里扔垃圾等问题做极详细的广而告之。若做不到,等待你的将是处罚和舆论压力。
综合人民网、《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