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是姚雪垠70年文学生涯的巅峰之作。从1957年到1997年,他用40年心血打造了《李自成》。
自1981年设立的茅盾文学奖,迄今已评出几十部获奖作品。其中有幸为茅盾先生亲自读过并以万余字逐单元予以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者,似乎只有姚雪垠的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
在对战场厮杀的描写方面,茅盾为之评说:《李自成》“写战争不落《三国演义》等书的旧套,是合乎当时客观现实的艺术加工,这是此书的独创特点”。
对书中人物的语言,茅盾评价:“此书人物的对话,或文或白,或文白参半,您是就具体事物、具体人物,仔细下笔的;这不光做到合情合理、多样化,而且加浓了其时其事的氛围气,比之死板板非用口语到底者,实在好得多。”
《李自成》中,姚雪垠为皇帝及其文臣武将乃至县邑小吏寺院长老、义军首领、将士乃至将士亲属等各类人物代拟诗词近50首,另有题铭、集句、对联、灯谜、诏谕、偈言等20多种。特别值得提起的是一首签诗:“春回大地草芊芊,又见笙歌入画船。关塞天寒劳戍族,江山日暖尚烽烟。玉楼辜负十年梦,宝镜空分孤影妍。莫怨深宫音问少,一声清唳雁飞还。”茅盾看后感觉甚好,说签诗就必须这样模棱两可,才能凭人随意解释。而这支诗签是田妃为崇祯抽的,签诗就更得含糊其词。不然光说吉祥话,崇祯会不信;只说晦气话,崇祯会发怒。茅盾问这么好的签诗见于何处,姚雪垠幽默地指指自己的肚腹,而后二人一起开怀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