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9年7月9日 星期

情暖贫困学子 爱心助学再出发
写在“我要上大学——漯河晚报爱心桥行动”第九季启动之际
2018年本报爱心桥行动助学捐助仪式。

□文/图 本报记者 齐 放

实 习 生 李博昊

又到了一年收获的季节,多少人带着憧憬、希望和梦想,等待着步入期待已久的大学;

又是一年播撒爱的时节,社会上的爱心人士、企业和社会组织,用爱心呵护家庭困难又品学兼优的学子圆梦大学。

汇聚爱心,传递温暖。在众多贫困学子和爱心人士的期待中,“我要上大学——漯河晚报爱心桥行动”第九季近日启动了。

“我要上大学——漯河晚报爱心桥行动”,为学子与爱心人士架起了一座桥梁,让他们认识、沟通到救助,实现爱的传递,助力学子圆梦。

困境中,爱心助力成长

自2011年以来,“我要上大学——漯河晚报爱心桥行动”已经开展八年,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已经帮助400多名贫困学子圆梦大学。

这些贫困学子得到救助后,信心倍增,在大学学习刻苦努力,成绩优异。

2014年7月,18岁的刘辰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河南农业大学。刘辰高考的四个月前,父亲被确诊为肺癌。为了不影响女儿高考,爸爸妈妈向女儿隐瞒了病情。可是,刘辰的爸爸最终没有撑到女儿参加高考。父亲去世时,距刘辰高考仅剩一个月。为了不影响女儿考试,母亲忍痛没有把这一切告诉她。

当时,为了给刘辰的父亲治疗,家里把在临颍县城的房子卖了。等刘辰高考结束,他们虽然是城镇户口,但在县城却没有了容身之地,只好寄居在已过世的农村爷爷奶奶家那破旧的三间瓦房中。

刘辰被河南农业大学录取后,得到漯河晚报爱心桥助学活动的关注,爱心人士捐款3000元资助她。一位爱心人士还从生活方面帮助她,连续几个月资助刘辰生活费,为身处困境的刘辰解了燃眉之急。

“当年的救助犹如雪中送炭,温暖了我们一家人,让我能够及时入学。社会的爱心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我,让我与人为善,用爱心回报社会。”刘辰说。

在大学期间,刘辰先后获得国家一等奖助学金两次、国家二等奖助学金一次,多次获得院级“三好学生”和校级“三好学生”,并在2016年度被评为校级“优秀团员”,今年还被评为河南省优秀应届大学毕业生。刘辰在河南农业大学第三生活服务区负责三组学科相关试验的研究,独立负责一项土壤的滴灌影响范围试验,其中,“研究不同林龄侧柏人工林对土壤物理性质影响”的项目在2017年获得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三等奖。2017年12月,刘辰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2018年春天,刘辰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西北农林大学的研究生。今年9月,刘辰就要开始自己研究生学习的第二年。

7月3日,记者电话采访刘辰时,她感慨地说:“人生关键的时候,有人拉我一把,让我一直心怀感恩。所以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不辜负爱心人士对我的关心、支持。将来,我也会尽我所能,努力回报社会,让这份关爱永远传递下去。”

2016年,临颍一高学生李恩来以优异的成绩被中山大学录取,他在漯河晚报爱心桥助学活动中得到爱心人士的帮助,顺利进入大学学习。

进入大学以来,忙碌的生活使李恩来很少有时间回家。对于未来,他有着明确的计划。“我想留在学校任教,进行学术研究。”李恩来说,想留校并不容易,还需要更加努力。本科毕业后他有两个打算:一是保研清华或复旦,二是直接攻博香港科技大学。

李恩来还在为未来而不断努力,他的父亲虽然已经60岁,但仍在江苏绍兴打工,母亲则在家里帮村里的种植户干农活。李恩来最大的心愿,就是学成之后能够用自己所学回报社会,也让父母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

张海登是漯河晚报爱心桥助学活动的一名受益者,如今,他已经连续两年爱心回报社会。2012年,张海登考上洛阳理工学院,但贫困的家境让他犯了愁。得知张海登的情况,漯河晚报爱心桥助学活动报道组的记者来到张海登家中采访。当张海登的事迹见诸报端后,爱心人士慷慨解囊,不仅资助张海登顺利进入大学,而且一直资助到大学毕业。

2016年大学毕业后,张海登在驻马店找到一份工作。参加工作第一年,张海登每月工资仅2000元。除了给父亲看病,还要负担租房、生活费等。2017年8月,得知本报继续开展助学活动后,张海登把省下的1000元资助给一位贫困生。2018年8月,张海登又拿出1000元资助了一名贫困大学生。

在众多爱心人士的帮助下,众多贫困学子的人生命运得以改变。也在潜移默化中促使他们向上向善,成为学子中的佼佼者,成为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之材。

奉献中,收获快乐人生

“我要上大学——漯河晚报爱心桥行动”是一个平台,通过记者深入贫困学子家庭采访,把他们的励志故事报道出来,让社会各界对他们的家庭情况和学习、生活情况看得见、摸得着,明明白白献爱心,从而在社会各界和贫困学子之间搭建了有效沟通、救助的平台,在社会上了产生强烈反响。

每年的助学圆梦活动,总会引来爱心如潮。看到本报报道之后,怀着大爱之心的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伸出援助之手,帮更多的学子实现了大学梦想。他们不图名,不求回报,但他们的雪中送炭注定会让贫困学子终身铭记。

进入7月以来,市区的公交车和出租车的LED屏幕上,每天滚动播放的“我要上大学——漯河晚报爱心桥行动”,引起了市民李先生的关注,他告诉记者:“《漯河晚报》做的这件好事、善事,我每年都关注,今年我也要加入这次活动,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

从2011年起,“我要上大学——漯河晚报爱心桥行动”已成功举办八年。爱心企业白云边酒业与漯河晚报携手同行,连续7年共资助80多名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

“企业应该担当一定的社会责任。贫困学子是社会未来的精英,不能让他们在临近开学时,因为钱而耽误人生大事。漯河晚报‘爱心桥行动’是一项有意义的公益事业,我们希望能和漯河晚报一起,帮助更多孩子圆大学梦。”昌祥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王营建说,“我们做了好事,也加强了自身的修行,收获了许多快乐。”

8年来,市无党派代表人士联谊会以“我要上大学——漯河晚报爱心桥行动”为平台,扶危助困,捐资助学,已累计救助贫困大学生近百人。

“我要上大学——漯河晚报爱心桥行动”是漯河晚报的大型公益活动,每年都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已成为我市一张慈善名片。

经过8年的努力,“我要上大学——漯河晚报爱心桥助学行动”品牌已经形成,也得到了广大市民的赞誉。许多参加过救助活动的爱心市民纷纷称赞,漯河晚报作为我市主流媒体,在社会上树立了榜样,带动了广大爱心人士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这是人间大爱。漯河晚报爱心桥助学活动不仅报道真实可信,捐款也是公开、透明、公平,通过漯河晚报爱心桥助学活动捐款特别放心。

(下转02版)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