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新锐
刘庆华、张翠娥夫妻俩家住郾城区龙塔街道桐刘村,他们相互扶持、恩爱有加,在村里传为佳话。7月8日,记者进行了采访。
刘庆华今年64岁,张翠娥66岁,两人于1979年结婚。因为当时生活条件比较差,他们只是简单举办了婚礼。婚后张翠娥生育了一子一女,为补贴家用,张庆华到建筑工地学做瓦工,张翠娥则操持家里。
1985年,村里修路,家中的两间草房被拆,刘庆华夫妻俩在新的宅基地上建新房,由于没有人帮忙照看孩子,夫妻俩就把睡着的儿女放在麦秸堆里,趁着夜色,和泥打坯。建房时,张翠娥病倒了,刘庆华怕妻子操心房子的事,就送她回娘家安心养病。可张翠娥不放心,病还没好就赶了回来。房子快建好时,刘庆华不慎从楼梯上摔了下来,昏迷不醒。张翠娥拖着病体,一边在医院照看丈夫,一边照看着建房,那段时间的艰难困苦让张翠娥终生难忘。
1995年,勤劳节俭的夫妻俩在辽河路建起一栋五层的临街小楼,除自住外,其余房间全部出租,生活质量也有了很大提高。
儿女先后成家后,刘庆华、张翠娥夫妻俩每天虽然很忙碌,但闲下来时总是互相关心对方。张翠娥腿上做过手术,刘庆华只要回到家,就把家务活全部承包。刘庆华帮儿子看店,中午如果不能回家吃饭,张翠娥就坐在轮椅上做好了饭菜打电话让儿子带到店里。
刘庆华、张翠娥夫妻恩爱还体现在互相包容上。生活中难免会遇到矛盾,遇到心急火燎的事,性子强的张翠娥会提高声调说话,这时的刘庆华则选择沉默。
“她是个麦秸火性子,一会儿就过去了。”刘庆华说对记者,正是这样的相处之道,他们在四十年的共同生活中从来没有过激烈争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