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迅(1921年~1944年),原名杨富根,乳名杨根,开封市人。1944年5月10日,在抗日革命根据地湖北省云梦县的张家砦村惨遭杀害,年仅23岁。
杨迅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市民家庭,随父母逃荒要饭到舞阳县城定居。12岁入舞阳县城北大街朝阳私塾念书,念了不到3年,就因家贫被迫辍学。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外地求学的舞阳青年学生相继回乡,在中共舞阳党组织的指导下成立了舞阳县“抗日青年救国会”。舞阳县火热的抗日救亡活动感染了杨迅。杨迅不分早晚地往青救会跑,白天看书看报,晚上参加夜校识字班,学文化,听抗日救国宣传。青救会排练节目或组织演出时,他积极参加排演和练唱。
1938年3月,杨迅到青救会总务股,帮助油印材料和发行《救国三日刊》,有时还随队到吴城、尚店、铁山等地演出。在青救会繁忙的工作之余,杨迅主动同50多名街道少年儿童建立联系,向小朋友讲国家的形势和抗战的道理。1938年5月,青救会决定成立儿童团,由杨迅担任团长。不久,儿童团就发展到了200多人。他们组织出版街头壁报,刷贴标语,宣传共产党的救国政策,使儿童团成为舞阳抗日救亡宣传的一支有生力量。
1938年夏,杨迅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中共舞阳县委地下交通员,后又兼做中共豫中地委交通工作。杨迅不负党的重托,无论是传达指示或是通知开会,总是一字不漏,传达文件万无一失。
1939年4月,杨迅受舞阳县委委派到河南省委所在地确山竹沟,先后进入省委举办的教导大队和党训班学习。在竹沟的学习和锻炼,使杨迅立场更加坚定,政治上更加成熟。12月,杨迅被分配到京安县第三区(青龙潭)任工作队员。1940年2月,杨迅被调到京安县桑树店区任组织委员兼分区书记,5月到京七区任区委书记。杨迅在京七区全力组织当地群众互帮互助,妥善安置无房农户,恢复生产,开展边区政权建设和组织抗日武装。对全区被敌人破坏了的水利设施进行修整和改造。从1940年冬天到1941年春,全区24段河堤和1.35万余口塘堰全部得到维修和重建。杨迅深入群众之中,很短的时间就组建了区基干民兵队,并以程子畈村作为基点,自做红缨枪,进行讲课和训练。后根据形势需要,成立了区中队和乡自卫队,杨迅任政治委员。后来,京七区武装中队升级编入县直属大队。
1942年6月,杨迅调任中共云梦县农救会主席。翌年1月任县委委员,县委民运部长。1943年间,是整个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有个别人甚至对革命和夺取全面抗战胜利缺乏信心。杨迅主动找他们做工作,帮助这些同志克服消极思想,增强他们的抗战必胜信念。
1944年5月,杨迅到云梦县刘砦村一带开展民运工作。由于他秉公办事,得罪了徇私舞弊的税收工作人员胡火法,胡心生怨恨叛变投敌。5月10日拂晓,叛徒胡火法带着50余名日伪军到陈家大湾村抓捕杨迅。杨迅机智灵活地同敌人周旋,最后终因寡不敌众,被残忍地杀害。当地人民群众把杨迅安葬在云梦县余家剅村附近的岗岭上。全国解放后,云梦县委、县政府又重新修葺了烈士墓地,并树立了纪念碑。
市委史志研究中心宣教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