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本地街区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9年7月10日 星期

赵建国:敬业奉献干好本职工作


□文/图 本报记者 张玲玲

1959年出生的赵建国,当过搬运工、办过养猪场……如今,60岁的他虽然患有腰疼病,但依然坚持参加工作。“干不了重活干轻活,这也是为国家作贡献。”赵建国说。

生活越来越好

7月6日,在市区黄河路与舟山路交叉口附近一家银行的后院,记者见到赵建国时,他正在对刚扫过的地面洒水。打扫卫生、负责车辆安全、院内道路畅通,这是赵建国的日常工作。勤快能干、待人真诚,赵建国赢得了同事的一致好评。“既然干了,就要把工作干好,不能辜负人家对咱的信任。”赵建国笑着说。

提及自己名字的来历,赵建国很自豪。“我出生在1959年国庆节前夕,正好赶上新中国成立10周年,听老一辈人讲,为了表达对新中国的热爱,建国就成了我的名字。”赵建国说,他很喜欢这个名字,因为很有纪念意义,他见证了国家逐步变得强大。

“我小时住的是草房,屋内经常有老鼠,一下雨屋内就漏水,睡的床垫是用高粱秆做的。冬天冷了就在床垫里塞些麦秸秆,天黑了就用煤油灯。吃的可以说是清汤寡水,连面糊都没有。”赵建国说,如今,他家里是三屋楼房,屋内宽敞又明亮,饮食上更是想吃什么吃什么,“咱们国家发展速度太快了,在过去谁也想象不到现在的生活条件。”

做好本职工作

“这些年我一直没闲着,虽然干的算不上什么大事,但我觉得也是在为国家发展做贡献。”赵建国说,1975年,初中毕业的他到磷肥厂拉货。拉着架子车到厂里装货,装好后拉到七八里外的目的地,劳动强度非常大,身体超负荷运转,挣的就是血汗钱。不过一年后,他回到了生产队帮忙。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他大多时间都在田地里。

“那时候没啥机器,啥都靠双手,地里有忙不完的杂活儿。”赵建国说,1992年,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在农忙之余,他与人合伙在河边捞沙、建养猪场、买车帮人拉货。

“捞沙干了5年,落下了腰疼的毛病。养猪场因城市发展被拆迁。”赵建国说,随着年龄增大,加上腰疼越来越严重,他不得不在家养病。

在家养病期间,对忙惯的赵建国来说,怎么也闲不住。腰疼稍微好转之后,他便找了一份相对轻闲的工作。

“我在这里当保安挺好,虽然岗位平凡,但只要值好每班岗,也是爱国奉献。”赵建国说。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