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本地街区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9年7月11日 星期

“不管啥时候,都要保持军人本色”


□文/图 本报记者 姚晓晓

今年57岁的刘建国是一名公安干警,他出生于1962年,为了让他以后能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中,父母给他取名叫“建国”。7月6日上午,记者采访了他。

从军人到警察

记者见到刘建国时,他刚从社区领取“光荣之家”的牌匾。他曾是一名军人。

1962年10月1日,刘建国出生。谈及人生经历,刘建国说:“我父亲以前也是一名军人,所以我小时候接触的军人比较多。看着他们穿着帅气的军装保家卫国,成为一名军人就成了我儿时的梦想。”

1978年底,刘建国如愿参军,成为军人后才体验到生活的苦。那时生活条件不好,在部队很少能吃到白面馒头,每天都是玉米窝窝头。他在部队的技术班搞测量工作,每天除了常规训练,还要背着30多斤重的测量仪器翻山越岭在山上搞测量,每次最少要跑100多公里。

1983年,刘建国退伍。1986年,刘建国到郾城县交通监理站工作。1987年机构改革后,刘建国被分配到了公安系统,这一干就是32年。从军人到警察,他走上了和父亲一样的道路。

平凡岗位上的不平凡

谈起32年的从警之路,刘建国最感慨的就是从事了10年的宣传工作。“宣传工作并不是在办公室写写画画,我们宣传员也要随警作战,也要冒着枪林弹雨,否则拿不到第一手资料,也拍不到惊险一幕的照片。”刘建国说。

在1992年破获的一起抢劫杀人案中,由于嫌疑人持有两杆猎枪,而且反侦察能力特别强,这给抓捕行动增加了不少困难。担任宣传工作的刘建国和当时的办案刑警同吃同住半个多月,连衣服都没有换。抓捕嫌疑人那天,办案刑警瞅准时机破门而入,为了拍到现场视频,刘建国也扛着摄像机冲在前面。

“那次抓捕行动非常危险,我们既是宣传员,也是战斗员,只有深入现场,才能写出好的宣传文章。”刘建国提起那次行动,仍记忆犹新。

每次报道先进工作者的时候,刘建国还会跟他们同吃同住,体验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如何为人民解忧。“当时我们单位的宣传工作在全国和省里都获得过先进呢。”提及做宣传工作的10年,刘建国满脸自豪。

家中三代人从军

更让刘建国自豪的是,到女儿这辈儿,家里已经是三代军人。2001年底,刘建国的女儿应征入伍。

“我们家三代从军,虽然都是普通兵,但良好的军人素养和厚重的家国情怀却一直传承。”刘建国告诉记者,正是因为家里三代都是军人,所以从父辈开始,对家里的孩子要求都比较严格。

刘建国回忆说,年少时,父亲对他的要求是不管学习如何,一定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不能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当年他去当兵时,父亲只对他说了一句话,在部队干不好就不要回来。参加工作后,父亲又告诉他要保持人民警察的本色。而这些话他也用到了女儿身上。

再过几年,刘建国就要退休了。“不管啥时候,我都要保持军人本色,保持党员的本色。”刘建国说。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