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鲁晖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实施文明乡风培育行动。而在不久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也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指导意见》,将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确定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
要实现乡村振兴,就必须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这是毋庸赘述的共识。但问题是如何根除那些腐朽落后的陈规陋习,树立起符合时代发展的文明新风呢?
一些地方的答案是“靠刷墙”。行走在广大乡村,我们会发现,刷在墙上的文明宣传画随处可见,甭管是公共的还是私人的,也无论是新房还是古厝,一律白漆刷底,然后弄上各种讲文明树新风的标语或图画。
诚然,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的确需要宣教,而且必须注重宣教,适当的宣传画与标语也的确能营造宣教氛围。但如此大面积、简单粗暴地“刷墙”,显然是陷入了形式主义的泥沼中。“上墙”不等于入脑入心,遍地涂鸦式的宣教方式不仅收效甚微,而且反倒容易破坏淳朴自然的美丽乡村风貌,过犹不及,令人反感。
更进一步说,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需要的是扎扎实实的作为,而不是停留在刷墙的表面文章上。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农村里的一些陈规陋习有其漫长的形成历程,要将其根除,也绝不可能是一朝一夕之功,更不是靠写写标语、涂涂画画就能解决的。
任何风俗习惯都是建立在生产活动这一基础上的,陈规陋习也不例外。因此,培育新时代的文明乡风,就要先从改变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入手。因地制宜地打造乡村特色产业,让乡村与城市发展更加紧密地联动起来,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交互,带动整个乡村层次的提升,让农民在生活的点滴变化中自觉摒弃陋习,追求与物质文明相匹配的精神文明。
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风俗。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是一项艰巨的系统性工程,既需要暴风骤雨式的破旧,更需要润物无声式的立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摒弃急于求成的心态,要脚踏实地多措并举,真正把文明新风吹进广大农民的心里,而不只是刷在一堵堵围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