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尹晓玉
父亲患有严重眼疾,母亲不识字,家里还有一个7岁的弟弟,80岁行动不便的奶奶需要照顾,全家仅靠父亲打零工和几亩地的收入维持生活。这就是王旭星的家庭情况。令人敬佩的是,他化贫穷为动力,激励自己努力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2018年,他以理科613分的成绩考上了北京中医药大学。
一年过去了,他的生活、学习情况怎么样?7月17日,记者进行了采访。
【回顾】
直面贫穷 奋力拼搏
王旭星是舞阳县马村乡湾王村人,家底薄,经济条件差。他的父亲患有严重眼疾,2017年动过一次手术,术后仍后遗症。他的母亲不识字,身体也不好。弟弟年幼,80多岁行动不便的奶奶需要人照顾。父亲不能外出打工,在家种地、打零工,一家人的日子过得非常艰辛。虽然家里贫,但王旭星并不自卑。高中阶段,他是副班长和学习委员,还是同学心中乐于助人的“星哥”。
“既然贫穷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隐瞒和躲避又没什么用。所以,我选择努力去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生活中,勤俭节约;学习中,认真思考,勤于总结。在遇到难题的时候,我会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思考这道题的命题意图、考察方向,都有哪些解决方法,从而找到突破口。”王旭星曾这样告诉记者。
最终,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他在2018年的高考中,以理科613分的成绩考上了北京中医药大学。当他为学费发愁时,“我要上大学——漯河晚报爱心桥行动”向他伸出了援手。在众多好心人的帮助下,他顺利进入大学。
【大学】
争分夺秒 学习知识
7月17日,记者通过电话和微信,采访了正在北京进行假期采药实习的王旭星。
谈起过去一年的生活,王旭星告诉记者:“进入大学的校门,我也开始了新的生活。为了更好地锻炼自己,我竞选并担任了班级学习委员的职务:在学习上以身作则、认真努力,想方设法,在班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这个过程中,自己在学习方面也有了较大的收获。另外,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的过程中,自己的组织、沟通交流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为丰富大学生活,王旭星还参加了自强社和乒乓球社团,在社团里面和同学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并学到了一些策划举办活动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突发情况的处理等。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他申请了勤工助学岗位,在课余时间赚取一些零用钱。
“总的来说,在大学里,除了争取尽可能多的时间学习中医药知识,自己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升。这个暑假,我参加了学院组织的假期采药实习活动,现在每天上午上山采药,下午进行鉴定、压标本。亲身去品味药物的性味归经(性味指药物的药性、滋味,如寒、热、温、凉,辛、甘、酸、苦、咸;归经是药物发挥治疗作用的具体部位),虽然有些累,但收获很大。在这个过程中,也跟同学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每天乐在其中。”王旭星说,过去的这一年,他感觉收获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