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一个家庭中,如果有一对双胞胎,定会获得不少羡慕的眼光。漯河也有不少双胞胎,他们成长过程中都有哪些有意思的经历和感受?今日起,本报开设“家有双胞胎”栏目,讲述他们的故事。
姐姐闫子敏(右一)在画画,妹妹闫子捷在看书。
□文/图 本报记者 朱 红
实 习 生 刘园园
家住源汇区滨河路的王秀红今年37岁,育有一对双胞胎女儿。大女儿叫闫子敏,性格比较沉稳;二女儿叫闫子捷,性格活泼。7月18日上午,记者采访了她们。
2007年大年初一,王秀红在我市一家医院平安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女孩儿。王秀红回忆说:“大女儿闫子敏5斤,二女儿闫子捷4斤4两,当天下午3点多进的手术室,两个小时后就都出生了。家人开玩笑说两个孩子急着看这个世界,所以就起了子敏和子捷这两个名字。”
闫子敏和闫子捷今年12岁,即将读初中。闫子敏喜欢画画,画出来的作品层次分明、生动形象。除了画画,闫子敏还喜欢读书,写过小说。有时看爸爸妈妈用PPT工作,闫子敏就自己摸索学会了制作PPT,动起手来一点不比大人差。
闫子敏性格比较沉稳,学习或画画一坐就是小半天,而闫子捷则性格活泼,爱好广泛。王秀红告诉记者,子捷懂得察言观色,有什么事会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是憋在心里。而子敏脾气有点倔。“子敏这点随我,以后俺俩得一起改正这个缺点,这样才有利于女儿成长。”王秀红笑着说。
采访中,记者感受到,闫子敏和闫子捷非常讨人喜欢,而且很有礼貌。谈到教育问题,王秀红说:“要帮孩子养成好习惯,我平时并不要求两个女儿学习成绩一定要多好,我更关注她们的品质。”
在王秀红家中的日历上,记者看到闫子敏和闫子捷在上面标记了家人的生日。王秀红说:“两个女儿带给这个家庭的不仅有欢乐,而且有时候还让我感动,带给我一些前进的动力。看到女儿健康成长,我很满足,她俩是我的贴心小棉袄。”